抑郁症前兆在情绪方面有持续情绪低落、焦虑不安;认知方面有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行为方面有活动量变化、睡眠障碍;躯体方面有疲劳感、食欲改变、躯体疼痛。
焦虑不安:经常莫名感到紧张、担忧,担心一些没有明确指向的事情,如担心自己或家人的健康、未来的工作生活等。这种焦虑感可能没有具体的触发因素,且难以通过自身调节缓解。老年人可能会表现为对身体微小不适过度担忧,反复就医检查却又查不出明确问题;年轻人可能在工作学习压力下更容易出现这种无来由的焦虑,且随着时间推移焦虑感逐渐加重。
认知方面
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工作、学习或日常活动中,很难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情,容易分心。比如学生在上课期间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记不住老师讲解的内容;上班族在工作时频繁走神,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儿童可能在课堂上不能安静听讲,小动作增多;老年人可能在参与社交活动时难以跟上他人的话题节奏,注意力分散。
记忆力减退:出现近期事件记忆模糊的情况,例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如忘记约会、忘记放置的物品等。青少年可能会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内容;成年人会忘记重要的工作安排;老年人则可能更容易遗忘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如忘记自己是否吃过药等。
行为方面
活动量变化:一方面可能表现为活动减少,变得懒散,不愿参与以往喜欢的社交活动、体育锻炼等,总是处于一种倦怠的状态,比如长时间躺在床上或沙发上,对周围事物缺乏参与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可能出现活动量异常增多的情况,但这种增多往往是无目的的,如频繁地来回走动等。儿童可能原本活泼好动,突然变得沉默寡言,不爱出门玩耍;老年人可能原本有规律的日常活动,如散步等,突然大幅减少活动量。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是常见表现,患者可能躺在床上很长时间都无法进入睡眠状态;或者睡眠浅,容易被惊醒,睡眠质量差,即使睡了很长时间也感觉没有休息好。还有些患者会出现睡眠过多的情况,每天睡眠时间明显长于以往,但醒来后仍感觉疲惫。女性在孕期可能会因激素变化影响睡眠,更容易出现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本身睡眠模式就可能发生变化,但如果出现明显的睡眠障碍且持续时间较长,需警惕抑郁症前兆。
躯体方面
疲劳感:持续的身体疲劳,即使没有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也会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难以缓解。这种疲劳感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简单的家务劳动都会让患者觉得力不从心。青少年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频繁感到疲惫,影响学习状态;成年人会因为疲劳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下降;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若出现持续疲劳且排除其他疾病因素,需考虑抑郁症前兆的可能。
食欲改变:有的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进而导致体重可能会在短期内下降。而有的患者则会出现食欲亢进,总是想吃东西,体重可能会增加。儿童如果出现食欲改变,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女性在特殊时期如孕期、更年期等食欲改变更需关注,若出现异常食欲改变且持续时间较长,要考虑抑郁症前兆的可能性;老年人食欲改变可能与身体机能衰退有关,但也可能是抑郁症的表现之一。
躯体疼痛:可能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身体疼痛,如头痛、背痛、腹痛等,但经过医学检查却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疼痛会反复出现,且难以通过常规的止痛方法缓解。青少年可能会出现头痛等躯体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学习压力大导致的紧张性头痛;成年人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等原因出现躯体疼痛,若疼痛持续且找不到明确病因,需考虑抑郁症的可能;老年人身体疼痛本身较为常见,但如果出现无明确病因的反复躯体疼痛,要警惕抑郁症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