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需从多方面入手:保持鼻腔清洁,正确擤鼻并可定期鼻腔冲洗;避免接触过敏原,通过检测识别后加以规避;增强身体免疫力,做到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注意个人卫生并避免交叉感染;谨慎用药,不滥用药物且正确使用药物。
一、保持鼻腔清洁
正确擤鼻方法:成人及儿童擤鼻时应注意方法,单侧擤鼻时,用手指按住一侧鼻翼,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腔的分泌物,然后用同样方法擤另一侧。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鼻腔压力过大,将分泌物挤入鼻窦引发炎症。儿童擤鼻时需给予适当指导,因其可能无法正确掌握方法,防止因擤鼻不当增加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发生风险。
鼻腔冲洗:可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每日1-2次。鼻腔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维持鼻腔黏膜的正常生理环境。对于儿童,选择合适的儿童型鼻腔冲洗器,控制好冲洗压力和速度,避免造成鼻腔损伤。
二、避免接触过敏原
识别过敏原:通过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自身过敏原,常见过敏原包括花粉、尘螨、动物毛发皮屑等。对于儿童,要注意观察其在不同环境中的症状表现,如接触某些宠物后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需考虑动物毛发皮屑过敏的可能。
规避过敏原:在花粉传播季节,减少外出,尤其是在花粉浓度高的时段(通常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和防螨床垫、窗帘等,降低尘螨接触;避免接触动物毛发皮屑等过敏原。对于有明确食物过敏原的情况,也要严格避免食用相关食物,儿童需特别注意,防止因误食过敏原引发鼻腔及呼吸道反应,增加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发病几率。
三、增强身体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均衡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维生素(如新鲜蔬菜水果,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维生素A对维持呼吸道黏膜上皮的完整性很重要,动物肝脏、橙色及深绿色蔬菜等富含维生素A)和矿物质(如锌、铁等,锌参与免疫细胞的合成和功能发挥,牡蛎、瘦肉等含锌丰富;铁参与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动物肝脏、红肉等是铁的良好来源)。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更需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挑食、偏食导致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力。
适度运动:根据不同年龄进行适当运动,成人可选择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150分钟;儿童可进行户外活动和适合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跑步等,每天保证适量运动时间。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四、预防呼吸道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流水洗手至少20秒。儿童由于卫生习惯尚未完全养成,家长要督促其养成良好洗手习惯,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途径。
避免交叉感染:在呼吸道感染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时佩戴口罩。儿童在幼儿园等集体场所,更要注意防护,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引发不伴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要及时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鼻腔及鼻窦的影响。
五、谨慎用药
避免滥用药物:不要自行滥用鼻腔血管收缩剂等药物,这类药物长期滥用可能导致药物性鼻炎,影响鼻腔正常功能,增加鼻窦炎的发病风险。儿童尤其要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误用可能影响鼻腔健康的药物。
正确使用药物:当因其他疾病需要使用药物时,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如果使用某些药物后出现鼻腔不适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评估是否与药物相关,并采取相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