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第三磨牙存在局部组织损伤、术后感染、神经损伤、出血等风险,局部组织损伤可能影响邻牙和牙龈,术后感染有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情况,神经损伤包括下牙槽神经和舌神经损伤,出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出血,不同人群在各风险方面有不同表现及影响。
对牙龈组织的损伤:拔牙过程中牙龈会被切开、翻瓣等操作,术后可能出现牙龈出血、肿胀、疼痛等情况。一般正常拔牙术后牙龈恢复需要一定时间,但如果是复杂的第三磨牙拔除,如阻生齿,牙龈损伤相对较大,术后牙龈肿胀消退时间可能延长,有的患者牙龈肿胀会持续1-2周甚至更久。对于女性患者在月经期拔牙,由于本身凝血功能可能相对较弱,牙龈损伤后出血风险会增加,肿胀程度也可能更明显。
术后感染风险
全身性感染可能:第三磨牙拔除后,如果发生感染,感染可能扩散引起全身性感染。例如可能引发蜂窝织炎,严重的蜂窝织炎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可能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全身性感染疾病。有数据显示,第三磨牙拔除后感染发生率约为2%-5%,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其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术后感染风险会明显升高,发生全身性感染的概率比无糖尿病患者高2-3倍,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机体防御病菌的能力下降,容易让细菌在局部滋生并扩散。
局部感染:局部感染主要表现为拔牙创的感染,出现拔牙创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正常人群拔牙创感染率相对较低,但对于长期吸烟的患者,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创口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增加局部感染的风险,长期吸烟者拔牙创感染发生率比非吸烟者高约30%。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口腔卫生维护相对较差,术后如果不注意口腔清洁,局部感染的概率也会增加,而且儿童自身对感染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感染可能快速扩散。
神经损伤风险
下牙槽神经损伤: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时,下牙槽神经损伤较为常见。下牙槽神经损伤后患者会出现下唇麻木等症状,一般轻度损伤可能在数月内恢复,但也有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永久性麻木。有研究统计,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下牙槽神经损伤发生率约为1%-2%,对于埋伏深度较深的阻生第三磨牙,手术操作中损伤神经的风险更高。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由于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神经损伤后恢复可能相对缓慢,而且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手术操作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任何对母体的刺激都可能间接影响胎儿。
舌神经损伤:舌神经损伤相对较少见,但也有发生。舌神经损伤后患者会出现舌部麻木等不适,一般也有一定概率恢复,但恢复时间不确定。对于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史的患者,局部解剖结构可能发生改变,再次拔除第三磨牙时舌神经损伤风险会增加,因为手术瘢痕等因素可能使神经位置发生偏移,增加了操作中损伤神经的难度。
出血风险
原发性出血:拔牙后24小时内的出血称为原发性出血,第三磨牙拔除后原发性出血可能是由于术中止血不彻底等原因引起。正常情况下原发性出血概率较低,但对于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波动,术后原发性出血风险增加。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拔牙创的血管容易因血压波动而再次出血,据统计,血压控制不好的高血压患者拔牙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比血压控制良好者高约4倍。对于老年患者,血管弹性较差,术后原发性出血风险也相对较高,而且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出血后处理相对困难。
继发性出血:拔牙24小时后发生的出血称为继发性出血,第三磨牙拔除后继发性出血可能是由于术后患者过早漱口、刷牙、食用过硬食物等原因导致。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在拔牙后不遵医嘱,过早进行口腔清洁等操作,增加继发性出血的风险,而且儿童出血后可能不能准确表达不适,需要家长更加密切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