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需从多方面着手,合理饮食控制要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运动锻炼要选合适方式、把握时间频率;做好体重管理,监测体重增长、避免过度增加;定期产检筛查,早期筛查、定期复查;特殊人群如肥胖孕妇、有家族史孕妇需分别注意相应事项。
均衡营养摄入:保证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合理比例。碳水化合物应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品,其供能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每日摄入量约70-90克;脂肪应选择不饱和脂肪,如橄榄油、鱼油等,占总热量的20%-30%。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摄入量应在500克左右,水果可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梨等,每天100-200克。
适当运动锻炼
选择合适运动方式:孕妇可选择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运动方式。散步是比较安全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每天可进行30分钟以上,速度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孕妇瑜伽能帮助孕妇保持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增强核心肌群力量,一般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30-60分钟,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体式。游泳也是很好的有氧运动,能减轻关节负担,每周可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不过要注意游泳场所的卫生和安全。
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饭后1-2小时进行,避免空腹运动导致低血糖。运动频率应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一般每周运动3-5次。如果孕妇有特殊病史或身体不适,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运动计划。例如,有前置胎盘等病史的孕妇应避免剧烈运动。
体重管理
监测体重增长:孕妇应定期监测体重,孕早期体重增长一般为0.5-2千克,孕中期和孕晚期每周体重增长不宜超过0.5千克,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1.5-16千克较为合适(正常体重孕妇)。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应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如果体重增长过慢,需评估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等问题。
避免体重过度增加:孕妇要注意控制体重,避免因体重过度增加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除了合理饮食和运动外,还要注意避免过多食用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制品等。
定期产检筛查
早期筛查:孕妇应在孕早期进行血糖筛查,了解自身基础血糖情况。一般在孕24-28周进行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这是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重要方法。通过OGTT可以检测孕妇的空腹血糖、服糖后1小时血糖和服糖后2小时血糖,若空腹血糖≥5.1mmol/L,或服糖后1小时血糖≥10.0mmol/L,或服糖后2小时血糖≥8.5mmol/L,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定期复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要定期复查血糖,一般每周至少监测一次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果需要药物治疗的话,但这里主要强调预防,若已患病则通过监测调整)。同时,定期进行产检,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通过B超监测胎儿双顶径、股骨长等指标,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肥胖孕妇:肥胖孕妇本身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就较高,这类孕妇更要严格控制饮食,将体重增长控制在较低水平,比如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7-11.5千克。同时,运动要更加谨慎,选择对关节压力小的运动方式,如水中运动等,并在医生的密切监测下进行。
有家族史的孕妇:如果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家族史,应更早开始进行血糖监测,在孕早期就可以定期检查血糖,以便早期发现血糖异常情况并采取干预措施。同时,在饮食和运动方面要更加严格遵循预防妊娠期糖尿病的建议,因为这类孕妇遗传易感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