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耳聋耳鸣是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伴耳鸣,可能由病毒感染、内耳供血障碍、自身免疫等因素致,诊断靠听力和影像学检查,治疗有药物、高压氧、中医等方法,康复包括听力和耳鸣康复,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基础疾病管理预防。
一、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定义与可能原因
突发性耳聋耳鸣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伴有耳鸣。其可能原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可能影响内耳)、内耳供血障碍(如血管痉挛、栓塞等导致内耳血液供应不足)、自身免疫性因素(免疫系统攻击内耳组织)等。不同年龄、性别人群发病原因可能有一定差异,例如老年人可能更易因内耳血管老化、供血不足引发,而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需警惕自身免疫相关的突发性耳聋耳鸣。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过度疲劳状态,或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等,会增加发病风险。
二、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诊断方法
(一)听力检查
通过纯音测听可明确听力损失的程度和频率范围;耳声发射检查能反映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可评估听神经及脑干听觉通路的功能。不同年龄的听力正常范围不同,儿童有其特定的正常听力值范围,通过这些检查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突发性耳聋及耳聋的严重程度。
(二)影像学检查
颞骨CT可排除内耳结构的器质性病变,如听小骨畸形、内耳发育异常等;内耳MRI有助于发现内耳有无缺血、炎症、肿瘤等病变,对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三、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治疗措施
(一)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可减轻内耳水肿、改善内耳循环。对于符合用药指征的患者可使用,如泼尼松等,但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和禁忌证,例如有严重糖尿病、胃溃疡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需谨慎。
2.改善内耳循环药物:如银杏叶制剂等,可扩张内耳血管,改善内耳血液供应。
3.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有助于营养听神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二)高压氧治疗
通过提高血氧分压,增加内耳氧含量,改善内耳缺氧状态,促进听力恢复。适用于符合高压氧治疗指征的患者,如无高压氧治疗禁忌证者。
(三)中医治疗
某些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等可能对缓解耳鸣、促进听力恢复有一定辅助作用,但需在正规中医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且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
四、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康复与预后
(一)康复
1.听力康复:对于遗留听力损失的患者,可根据听力情况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帮助恢复听力,提高生活质量。不同年龄患者选配助听器时需考虑其听力损失程度、语言发育情况(儿童)等因素。
2.耳鸣康复:可通过耳鸣习服疗法等进行康复,帮助患者适应耳鸣,减轻耳鸣对生活的影响。
(二)预后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发病时间、听力损失程度、治疗是否及时等。一般来说,发病后尽快接受规范治疗,预后相对较好;若发病时间较长才就诊,预后可能较差。儿童患者由于其听力处于发育阶段,突发性耳聋耳鸣对其听力发育影响较大,需更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最大程度保障听力发育。
五、突发性耳聋耳鸣的预防建议
(一)生活方式调整
1.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可通过适当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2.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
3.尽量避免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如需暴露于噪声环境,可佩戴防护耳塞等。
(二)基础疾病管理
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预防因基础疾病引发突发性耳聋耳鸣。例如,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减少内耳血管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