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严重程度可通过血糖控制相关指标(空腹、餐后血糖水平)、对胎儿影响相关指标(胎儿生长发育、代谢指标)、孕妇自身并发症相关指标(高血压、肾功能指标)评估,存在严重指标者需密切监测、规范治疗管理,孕妇要遵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产检调整方案降低不良结局风险。
一、血糖控制相关指标
1.空腹血糖水平
正常妊娠期间,空腹血糖应保持在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若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持续高于5.3mmol/L,且通过饮食等生活方式干预难以有效降低,提示血糖控制不佳,病情相对严重。因为长期高空腹血糖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增加胎儿过大等风险。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妊娠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过高时,胎儿发生巨大儿的概率显著升高,巨大儿又会带来分娩时的产伤等一系列问题。
2.餐后血糖水平
餐后1小时血糖超过10.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持续高于8.5mmol/L,且经过饮食调整后仍不能达标。餐后高血糖会导致孕妇体内血糖波动较大,对血管内皮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也会影响胎儿的代谢环境。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的妊娠糖尿病患者,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高血糖环境下,胎盘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影响了胎儿的血氧供应。
二、对胎儿影响相关指标
1.胎儿生长发育指标
超声检查发现胎儿双顶径、腹围等指标明显大于同孕周正常胎儿,如胎儿双顶径超过9.5cm(孕周32-36周左右),腹围超过35cm等。胎儿过大(巨大儿)不仅会增加剖宫产的几率,还可能导致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巨大儿在出生后由于脱离了母体高血糖环境,但自身胰岛素分泌仍处于相对活跃状态,容易出现低血糖,而低血糖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等。
2.胎儿代谢相关指标
胎儿脐血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胎儿处于高胰岛素血症状态。这是因为母体高血糖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高胰岛素血症的胎儿出生后发生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有研究追踪观察显示,出生时伴有高胰岛素血症的胎儿,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发生肥胖的概率比正常胎儿高出数倍,并且随着年龄增长,患2型糖尿病的潜在风险也显著升高。
三、孕妇自身并发症相关指标
1.高血压相关指标
妊娠糖尿病患者合并妊娠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且通过常规的降压等对症处理效果不佳。妊娠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会进一步加重孕妇的血管病变,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同时也会影响胎盘的血液灌注,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造成更严重的威胁。例如,这种双重疾病状态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风险大幅升高,子痫前期可能导致孕妇抽搐、昏迷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同时也会导致胎儿早产、生长受限等。
2.肾功能相关指标
尿蛋白定量持续超过0.3g/24h,或者出现血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等肾功能损害表现。妊娠糖尿病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说明高血糖等因素已经累及肾脏血管,导致肾脏滤过功能等异常。肾功能损害会影响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并且可能进一步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等,因为肾脏功能异常会导致体内代谢废物排泄障碍等,进而影响母体的内环境稳定,不利于胎儿在宫内的正常生长。
对于妊娠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存在上述严重指标的患者,需要更加密切地监测血糖、胎儿状况以及自身的健康指标,必要时可能需要住院进行更规范的治疗和管理。同时,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散步等(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进行),以更好地控制病情,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且要定期产检,及时与医生沟通病情变化,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