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非药物、药物和手术治疗。非药物治疗中运动疗法可依人群选合适方式并定频率强度,物理治疗有热敷、冷敷及理疗仪器等方法;药物治疗里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COX抗炎镇痛,软骨保护剂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可延缓病情;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病情严重者,手术选择和时机需综合多因素个体化评估。
一、非药物治疗
(一)运动疗法
1.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作用
对于一般人群,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如股四头肌等,有助于稳定关节,减轻关节负荷。例如,游泳是一种对骨关节炎患者非常友好的运动,因为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重量对关节的压力,在水中进行的屈伸动作可以锻炼关节活动度,且对关节的冲击较小,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都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泳姿势进行锻炼。对于有肥胖病史的患者,运动还能帮助减轻体重,从而降低关节承受的压力,减缓骨关节炎疼痛进展。
运动方式的选择需个体化,应避免过度负重的运动,如长时间爬楼梯、深蹲等。可以选择散步、骑自行车、水中慢跑等运动方式。运动频率一般建议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左右,逐渐增加运动强度。
(二)物理治疗
1.常见物理治疗方法及原理
热敷:通过热传递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对于骨关节炎疼痛患者,可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不同年龄人群热敷时需注意温度和时间,儿童皮肤较娇嫩,温度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注意避免烫伤。
冷敷:在急性炎症期,如关节肿胀明显、疼痛较剧烈时,冷敷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可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进行局部冷敷,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但对于有血液循环障碍、感觉迟钝的人群,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或老年人,需谨慎使用冷敷,防止冻伤。
理疗仪器治疗:如超声波治疗,其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的机械效应、热效应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减轻炎症和疼痛。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理疗仪器及治疗参数。
二、药物治疗
(一)非甾体抗炎药
1.作用机制及适用情况
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骨关节炎疼痛的患者。不同年龄人群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的代谢差异,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善,药物代谢能力较弱,可能增加不良反应风险;老年人使用时需注意药物对胃肠道和肾脏的影响,可能需要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剂型,如肠溶制剂等,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二)软骨保护剂
1.常见药物及作用
如硫酸氨基葡萄糖,它可以促进软骨细胞合成蛋白多糖,抑制胶原酶、磷脂酶A2等水解酶的活性,防止软骨基质降解,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进展,减轻疼痛。对于有骨关节炎病史较长、软骨已有一定损伤的患者较为适用,不同性别患者使用时无明显性别差异,但需注意药物的吸收和代谢可能受个体差异影响。
三、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1.不同病情阶段的手术选择
对于病情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骨关节炎患者,如关节严重畸形、活动受限明显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终末期骨关节炎患者,能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的手术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可能需要更多地评估心肺功能等全身情况,儿童一般不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因为儿童关节仍在发育中。
手术时机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等多方面因素,由医生根据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