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缓解期有五点支撑法、拱桥运动、飞燕式训练等,康复期包括腰部旋转训练、倒退行走、游泳锻炼等,各阶段锻炼要循序渐进,兼顾年龄等因素以达最佳康复效果。
一、急性期功能锻炼
1.卧床休息: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是重要的基础。一般建议卧硬板床,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的压力。年龄较小的患者可能更需要注意卧床的舒适度,选择合适硬度的床垫;老年患者卧床时要注意定期翻身,预防压疮等并发症。
卧床时间一般为2-3周,在此期间尽量减少坐起和站立的时间。
2.下肢直腿抬高训练:
患者仰卧位,伸直下肢,缓慢抬起,使髋关节屈曲角度达到30°-70°左右,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每次抬高和放下为1组,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对于年轻、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次数;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进行,避免过度用力导致腰部疼痛加重。训练过程中如果出现腰部疼痛明显加剧,应立即停止。
二、缓解期功能锻炼
1.五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1组,每天3-4组。
不同年龄的患者在进行该训练时,动作幅度和力度要适当调整。例如儿童进行五点支撑法时,由于骨骼肌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动作幅度不宜过大;老年患者要注意用力不要过猛,避免引起腰部肌肉拉伤。
2.拱桥运动:
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双脚跟、双肘、头部着地,将臀部抬高,形成一个拱形,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1组,每天3-4组。
该运动对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有较好的效果。年轻患者可以逐渐增加拱桥的高度和坚持时间;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腰部的承受能力进行,防止因过度抬高臀部导致腰部不适。
3.飞燕式训练:
患者俯卧位,双手放在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部、上肢和下肢尽量向上抬起,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15次为1组,每天3-4组。
对于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飞燕式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轻柔。年轻患者在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可以逐步增加动作幅度;老年患者和身体虚弱的患者要降低动作难度,如可以先从较小的抬起幅度开始,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善再逐渐增加。
三、康复期功能锻炼
1.腰部旋转训练:
患者站立位,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向左、向右旋转腰部,旋转幅度以自身舒适为宜,每次旋转10-15圈,每天3-4次。
不同年龄的人群在旋转幅度上要有所区别。儿童进行腰部旋转训练时幅度要小,避免对脊柱造成不良影响;老年患者旋转幅度不宜过大,防止引起腰部扭伤。
2.倒退行走:
患者倒退行走,保持身体平衡,每次倒退行走100-200米,每天2-3次。
倒退行走有助于锻炼腰部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对于年轻患者可以适当增加倒退行走的距离和速度;老年患者要注意行走环境的安全,选择平坦、无障碍物的地方进行,防止摔倒。
3.游泳锻炼:
游泳是一种非常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锻炼方式,尤其是蛙泳和仰泳。在游泳过程中,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自重对椎间盘的压力,同时游泳时腰部肌肉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腰部力量。
不同年龄的患者游泳时间和强度要调整。儿童游泳要在成人监护下进行,时间不宜过长;老年患者游泳时要注意水温,避免因水温过低导致腰部肌肉痉挛,每次游泳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功能锻炼要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循序渐进地进行,同时要充分考虑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