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躺床本身一般不直接致败血症,但会通过影响身体防御机制、降低机体免疫力及特殊人群的风险特殊性等增加败血症发生风险,需通过加强护理降低其可能性。
一、长期躺床对身体防御机制的影响
皮肤屏障功能:长期卧床者皮肤长时间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易发生褥疮,皮肤完整性被破坏,细菌容易通过破损皮肤侵入体内。例如,有研究显示,长期卧床患者中褥疮的发生率较高,而褥疮创面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定植环境,增加了感染风险,若感染进一步扩散可能引发败血症。对于老年人等皮肤修复能力相对较弱的人群,这种风险更为突出,因为他们皮肤老化,皮肤屏障功能本身就相对较差,长期躺床更易因皮肤问题导致感染进而引发败血症。
呼吸道清除功能:长期卧床者咳嗽反射减弱,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呼吸道内的细菌繁殖增多,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细菌可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比如,一些长期卧床的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躺床后,更易出现肺部感染相关并发症,进而增加败血症发生几率。对于儿童来说,长期躺床也可能影响其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儿童呼吸道纤毛运动等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长期躺床后呼吸道分泌物积聚更易引发感染。
泌尿系统:长期卧床患者排尿功能受影响,留置导尿管的概率增加,而导尿管是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细菌可沿导尿管上行感染膀胱、输尿管甚至肾脏,然后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老年女性长期躺床时,由于生理结构特点,泌尿系统感染风险相对更高,因为女性尿道短而直,细菌更容易侵入。
二、长期躺床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
细胞免疫功能:长期卧床会使机体的淋巴细胞功能下降,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受到影响,从而降低机体的细胞免疫能力。例如,研究发现长期卧床的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发生变化,CD4+T细胞数量减少,CD8+T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导致CD4+/CD8+比值降低,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容易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恶性肿瘤等的长期躺床患者,本身免疫力就较低,长期躺床进一步加重了免疫功能的衰退,使得败血症发生风险大幅增加。
体液免疫功能:长期卧床还会影响体液免疫相关的抗体产生等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可能出现异常。例如,一些免疫球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机体的体液免疫防御能力下降,无法有效中和侵入体内的细菌毒素等,增加了败血症的易感性。
三、特殊人群长期躺床的风险特殊性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长期躺床后身体的各项生理机能进一步下降,除了上述皮肤、呼吸道、泌尿系统等方面的风险增加外,其整体免疫力低下更为明显。而且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基础疾病本身也会影响机体的抗感染能力,使得长期躺床的老年人发生败血症的风险显著高于其他人群。比如,老年糖尿病患者长期躺床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同时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等也影响组织的血供和修复,更容易出现感染并发展为败血症。
儿童:儿童长期躺床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存在先天性疾病导致长期卧床,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长期躺床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更为关键。例如,一些先天性肌肉疾病导致儿童长期卧床,儿童的免疫防御机制不完善,容易发生各种感染,且感染后病情进展可能更快,更易引发败血症。同时,儿童长期躺床时的护理也需要更加精细,如皮肤护理、呼吸道护理等,以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长期躺床不是直接导致败血症的原因,但会通过多种途径增加败血症的发生风险,需要通过加强护理,如定期翻身预防褥疮、指导呼吸训练促进痰液排出、合理护理泌尿系统等措施来降低长期躺床人群发生败血症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