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性腰椎骨折需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治疗分保守与手术,保守治疗包括卧床、药物、康复,手术有指征及方式,康复与预后因治疗方式及人群而异,轻度保守预后多好,伴神经症状及老幼预后有别。
一、压缩性腰椎骨折的评估
1.临床症状评估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能因外伤后哭闹、腰部活动受限来就诊,成人多有明确外伤史,如高处坠落、重物砸伤等,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活动障碍,严重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神经受压表现。
老年人可能本身存在骨质疏松,轻微外伤(如平地滑倒)也可导致压缩性腰椎骨折,疼痛相对持续且活动后加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显示腰椎压缩的程度、椎体形态等,但对于细微骨折或合并的软组织情况显示欠佳。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椎体骨折的细节,如骨折线、碎骨片移位情况以及是否累及椎管等。
MRI检查:不仅可以明确骨折情况,还能判断脊髓、神经受压情况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尤其对于有神经症状的患者至关重要。
二、压缩性腰椎骨折的治疗
1.保守治疗
卧床休息:适用于轻度压缩性骨折(压缩程度小于1/3)且无神经症状的患者。绝对卧床时间一般为6-8周,卧床期间需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一般采取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可垫薄枕,以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对于儿童患者,卧床休息时要注意防止压疮,定时翻身;老年人则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老年人和儿童使用时的特殊风险,老年人可能有胃肠道反应风险增加,儿童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软骨发育的药物。还可根据情况使用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如骨肽等,但药物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康复锻炼:卧床期间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四肢肌肉的收缩舒张锻炼,防止肌肉萎缩,8周后可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儿童康复锻炼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避免过度锻炼影响骨骼发育;老年人康复锻炼要注意强度,防止再次受伤。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对于压缩程度大于1/3、伴有神经症状(如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失禁等)、脊柱稳定性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例如,骨折块突入椎管压迫神经的患者,手术可以解除神经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
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有椎体成形术等,通过向椎体注入骨水泥等材料,增强椎体强度,恢复椎体高度。对于儿童患者,手术需谨慎评估,尽量选择对生长发育影响小的术式;老年人手术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评估手术耐受性。
三、压缩性腰椎骨折的康复与预后
1.康复
保守治疗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一般3个月左右)逐步恢复正常活动,但要避免腰部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功能评估,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计划。儿童康复后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营养促进骨骼发育;老年人康复后要注意预防再次骨折,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增加骨密度。
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早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康复锻炼,一般术后1-2周可佩戴支具下床活动,康复周期相对较长,要注重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多方面的康复训练,以恢复腰部及下肢功能。
2.预后
轻度压缩性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多数预后良好,可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但可能遗留腰部隐痛等不适。对于伴有神经症状的患者,预后取决于神经受压的程度和时间,受压时间短、程度轻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反之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儿童患者由于自身修复能力强,预后相对较好,但需关注长期的脊柱生长发育情况;老年人预后相对较差,除骨折愈合问题外,还受全身健康状况影响,再次骨折风险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