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口腔健康需做到:保持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包括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定期口腔检查和洗牙,定期检查每6-12个月一次,有基础病者更频,每年洗牙1-2次;纠正不良口腔习惯,避免过度用力刷牙、吸烟、咬硬物;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高血压患者控血压,以预防牙龈萎缩。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每天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清除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牙线可以选择合适的牙线棒,将牙线缓慢通过牙齿邻面,轻柔地将牙线贴紧牙面成C形,上下拉动清洁牙齿邻面;牙缝刷适用于牙缝较大或有正畸矫治器的人群,根据牙缝大小选择合适型号的牙缝刷,深入牙缝清洁。对于老年人,可能由于手部灵活性下降等原因,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可能有困难,可以选择电动牙线等辅助工具,或者在家人帮助下进行清洁。
定期口腔检查和洗牙
定期口腔检查: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由专业的牙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包括牙齿、牙龈、牙周组织等的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如早期的牙龈炎、龋齿等,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由于这类人群更容易发生口腔问题,包括牙龈萎缩等,需要更频繁地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3-6个月检查一次,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会加重口腔炎症,促进牙龈萎缩的发展。
定期洗牙:每年至少洗牙1-2次,洗牙可以清除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结石等,预防牙龈炎和牙周炎的发生,而牙龈炎和牙周炎是导致牙龈萎缩的常见原因。洗牙是通过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利用高频振动将牙结石震碎并清除,洗牙过程可能会有轻微的牙齿敏感等不适,但一般是可以耐受的。对于孕妇,在孕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也需要定期洗牙,但要选择在孕期相对稳定的阶段进行,一般在怀孕4-6个月时进行,洗牙前要告知医生自己的孕期情况。
纠正不良的口腔习惯
避免过度用力刷牙:有些人刷牙时用力过大,会损伤牙龈和牙齿,导致牙龈萎缩。要纠正这种不良习惯,使用适当的力量刷牙,以感觉舒适且能有效清洁牙齿为准。对于儿童,要教育其正确的刷牙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刷牙。
避免吸烟:吸烟是导致牙龈萎缩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产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抑制牙龈组织的修复能力,增加牙周炎的发生风险,从而导致牙龈萎缩。吸烟者应尽量戒烟,戒烟后可以改善口腔的健康状况,减缓牙龈萎缩的进程。对于女性吸烟者,怀孕后吸烟还会对胎儿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所以为了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也应积极戒烟。
避免咬硬物:经常咬硬物,如坚果、骨头等,会使牙齿受到过度的外力,导致牙龈组织受损,长期下去可能引起牙龈萎缩。要改变这种习惯,避免咬食过于坚硬的食物,保护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对于老年人,由于牙齿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磨损,更要注意避免咬硬物,以免加重牙龈萎缩的情况。
控制基础疾病
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代谢和修复,容易发生牙周炎,进而导致牙龈萎缩。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范使用降糖药物等,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以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延缓牙龈萎缩的进展。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控制不稳定,可能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导致牙龈组织营养不良,增加牙龈萎缩的发生几率。高血压患者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一般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控制在90mmHg以下等,同时要注意定期监测血压,根据血压情况调整治疗方案,保持口腔局部的血液循环良好,预防牙龈萎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