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鼻炎由病毒感染引发,诱因包括受凉等,症状有不同病程阶段表现,体征随病程变化,病程7-10天,治疗以支持对症为主;过敏性鼻炎因接触过敏原致鼻黏膜变态反应,有特定过敏原及表现,体征有特点,病程长易复发,治疗需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药物等干预,儿童在各方面需特殊关注。
一、病因方面
急性鼻炎: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最常见的是鼻病毒,其次为冠状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等。受凉、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因素可降低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诱发急性鼻炎。例如,在寒冷季节或机体劳累时,人体免疫力下降,鼻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病毒就容易入侵引发炎症。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患病,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更容易患急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接触过敏原后发生的鼻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见过敏原包括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春秋季高发,不同地区主要花粉致敏原不同,如北方春季多为豚草花粉等)、尘螨(常年存在,在湿度较高环境中容易滋生)、真菌孢子等,以及食物性过敏原如牛奶、鸡蛋、鱼虾等。有过敏体质的人群更容易罹患,且有一定遗传倾向,比如父母一方有过敏性鼻炎,子女患病风险可能增加。性别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儿童期发病可能与免疫系统逐渐接触过敏原及发育特点有关。
二、症状方面
急性鼻炎:病程分为初期、急性期、恢复期。初期有鼻内干燥、灼热感或痒感,少数人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急性期主要症状为鼻塞、流水样涕,随后鼻涕变为黏液性、黏脓性,同时伴有嗅觉减退、头痛等,全身症状可能加重,如发热、头痛、乏力等;恢复期鼻塞逐渐减轻,鼻涕减少。各年龄段表现相似,但儿童可能全身症状相对更明显,如高热等,需警惕引发其他并发症。
过敏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阵发性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清水样涕、鼻痒,可伴有眼痒、流泪等眼部症状。症状发作具有季节性或常年性特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多在特定花粉传播季节发作,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则常年反复发作。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因不会表达鼻痒等,而表现为揉鼻、挖鼻等动作。
三、体征方面
急性鼻炎:初期鼻黏膜充血、干燥;急性期鼻黏膜弥漫性充血、肿胀,鼻腔内有较多清水样或黏脓性分泌物;恢复期鼻黏膜逐渐恢复正常。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注意避免损伤鼻黏膜,操作要轻柔。
过敏性鼻炎:鼻黏膜多呈苍白、水肿,下鼻甲尤为明显,鼻腔内可见大量清水样分泌物。儿童患者鼻黏膜水肿可能更明显,有时可观察到鼻息肉样变等情况。
四、病程方面
急性鼻炎:一般病程较短,通常为7-10天左右。如果没有并发症,多可自行痊愈。但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弱,若护理不当,病程可能稍有延长,且需密切观察是否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过敏性鼻炎:病程较长,呈反复发作特点,可持续数周、数月甚至常年不愈。如果能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规范治疗,症状可得到控制,但容易复发。儿童患者若过敏原持续存在,如室内尘螨未彻底清除等,病情可能长期迁延。
五、治疗方面
急性鼻炎: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可使用鼻腔生理盐水冲洗,清除鼻腔分泌物,减轻鼻黏膜水肿。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适当使用抗生素。儿童治疗时需特别注意药物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尽量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治疗方式,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发育的药物。
过敏性鼻炎: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这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措施。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儿童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抗组胺药等。对于明确过敏原且符合条件的患者,还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