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桡骨远端骨折需通过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康复护理分固定期和拆除固定后,多数可愈合但功能恢复受多种因素影响,儿童愈合快老年受自身状况等影响,康复不当易有并发症。
一、诊断评估
1.临床表现
受伤部位会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可能有反常活动(骨折端异常活动),腕关节活动受限。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的特殊性,临床表现可能不如成人典型,肿胀可能相对更明显,畸形可能较难发现。
要考虑患者的受伤机制,比如是摔倒时手掌撑地等常见的受伤情况。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伤可能就会导致骨折,需要结合病史综合判断。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类型(如伸直型、屈曲型等)。通过X线能看到骨折端的移位情况,对于儿童患者,X线检查可以初步判断骨折的大致情况,但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尤其是涉及关节面的骨折,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细节,如骨折块的移位、关节面的情况等。对于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骨骼问题,CT有助于全面评估。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或经过手法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患者。医生会通过手法将骨折端恢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然后用石膏或支具进行外固定。例如,对于一些稳定的右尺桡骨远端骨折,可采用石膏托外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4-6周。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生长潜力,手法复位外固定后恢复相对较快,但仍需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肢体血运。
康复治疗:在固定期间,需要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等康复训练,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康复训练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进行,对于老年患者,康复训练要考虑其身体机能,避免过度训练导致损伤。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如果骨折移位明显,累及关节面,手法复位难以达到解剖复位要求,或者是开放性骨折等情况,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当骨折端移位严重,影响腕关节功能恢复时,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必要的。对于年轻患者,对腕关节功能要求较高,手术治疗能更好地恢复关节功能。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手术中需要将骨折端准确复位,然后用钢板和螺钉固定。术后需要进行抗感染等对症处理,同时进行康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老年患者行手术治疗时,要考虑其全身状况,如心肺功能等,确保手术安全。
三、康复护理
1.固定期间护理
体位护理:将患肢抬高,高于心脏水平,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患肢受压。
观察患肢情况: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运动情况。如果出现手指苍白、冰冷、麻木等血运障碍情况,要及时告知医生。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可能存在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减退的情况,更要加强观察。
2.拆除固定后的康复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训练,可通过主动和被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始时活动范围不宜过大,逐步增加。儿童患者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家长的协助,避免暴力操作。
力量训练:随着骨折的愈合,进行手部力量的训练,如捏握力球等。老年患者进行力量训练时要根据自身情况,避免过度用力导致再次损伤。
四、预后情况
1.骨折愈合:大多数患者经过合适的治疗后可以愈合,愈合时间一般为3-6个月。儿童患者骨折愈合相对较快,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愈合时间可能会延长。
2.功能恢复:经过积极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大部分患者可以恢复较好的腕关节功能。但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康复不当,可能会出现腕关节僵硬、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加强血糖控制等综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