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远端骨折入路选择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传统开放手术有掌侧和背侧入路,各有适用情况和操作特点;微创入路如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O)入路适用于特定骨折且对软组织破坏少;不同年龄人群入路选择有差异,儿童倾向创伤小、对骨骺影响小的入路,老年因骨质疏松多选微创入路;合并糖尿病患者宜选微创入路以降感染风险,合并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对血管进一步损伤,选择对血管影响最小的入路方式。
一、传统开放手术入路
1.掌侧入路
适用情况:对于大多数累及掌侧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关节内骨折且掌侧骨块移位明显的情况较为适用。例如,AO分型中C型骨折(复杂关节内骨折),掌侧入路能够较好地暴露骨折端,便于对关节面进行复位和内固定。
操作特点:切口通常起自桡骨茎突近侧约2cm,沿桡侧屈腕肌腱尺侧缘向近侧延伸,长约6-8cm。可以充分暴露桡骨远端掌侧的骨折情况,利于对掌侧骨折块的处理,但可能会对掌侧的血管神经等结构有一定的牵拉风险,尤其是对于合并有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需要更加精细操作以避免损伤。
2.背侧入路
适用情况:主要用于背侧粉碎性骨折或需要同时处理背侧骨折块的情况。比如背侧有明显骨块突出且关节面受累的骨折。
操作特点:切口位于手背桡侧,自第3掌骨基底部近侧开始,向近侧延伸至桡骨茎突近侧,长约5-7cm。能够直接暴露桡骨远端背侧,对于背侧骨折块的复位和内固定有较好的视野,但背侧的肌腱等结构相对复杂,操作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伸肌腱等组织。
二、微创入路
1.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PO)入路
适用情况:适用于一些相对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对于骨折端相对稳定,不需要广泛暴露软组织的情况较为合适。例如,部分A2、A3型骨折(简单骨折)。
操作特点:通过在骨折端附近做小切口,利用特殊的器械将钢板经皮插入并固定。这种入路对软组织的剥离较少,减少了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愈合。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准确的骨折复位技巧和钢板放置技术,对于复杂骨折可能难以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
三、不同年龄人群的入路选择差异
1.儿童患者
特点:儿童桡骨远端骨折多为骨骺损伤或青枝骨折。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入路选择上更倾向于对骨骺影响小、创伤小的入路。一般尽量避免对骨骺板有直接干扰的手术入路。例如,对于青枝骨折,可能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的方法;对于部分需要手术的骨骺损伤,会选择相对简单、创伤小的微创入路或者特殊设计的小切口入路,以减少对生长板的损伤,保障儿童未来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患者
特点:老年患者常合并骨质疏松,骨折多为脆性骨折。在入路选择上,微创入路如MIPO可能更具优势,因为其对软组织的破坏小,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等,同时对于骨质疏松患者,能够更好地保护骨折端周围的骨组织血运,促进骨折愈合。而对于传统开放手术入路,需要更加谨慎操作,避免过度剥离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和软组织损伤加重。
四、合并其他疾病患者的入路选择
1.合并糖尿病患者
特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在入路选择上要尽量减少手术切口的长度和对软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所以微创入路可能更适合,如MIPO入路,其小切口能够减少感染机会。同时,在手术前后要更加注重血糖的控制,以保障手术切口的顺利愈合。
2.合并血管疾病患者
特点:合并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动脉硬化等,在进行手术入路操作时,要注意避免对血管的进一步损伤。传统开放手术入路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更加轻柔地处理周围组织,而微创入路由于减少了对大范围软组织的剥离,相对降低了对血管的影响风险。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血管情况,选择对血管影响最小的入路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