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营养支持、纠正慢性骨髓炎并发症)、药物治疗(早期足量足疗程用敏感抗生素,慢性骨髓炎结合手术用药)、手术治疗(急性用钻孔引流等,慢性用病灶清除等术式);预防需创伤后彻底清创、控制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儿童骨髓炎多血源感染,易扩散且影响生长,家长要密切观察护理;成人骨髓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慢性常见、病灶复杂,要积极治基础病、遵医嘱治疗护理。
对于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减轻疼痛和防止感染扩散。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慢性骨髓炎患者如果存在窦道长期不愈合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贫血等全身情况,需要纠正贫血等并发症,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早期要足量、足疗程应用敏感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是关键。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常选用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等。在儿童患者中,要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不良反应较小的抗生素,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开始可先根据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然后根据药敏结果调整。
对于慢性骨髓炎,抗生素治疗往往需要结合手术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很难彻底清除病灶内的细菌,但在手术前后仍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手术治疗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手术:当抗生素治疗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或者局部脓肿形成时,需要进行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是钻孔引流或开窗减压,目的是引流脓液,减轻骨内高压,防止感染扩散到软组织和转变为慢性骨髓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的特殊性,手术操作要更加精细,避免损伤骨骺等重要结构。
慢性骨髓炎的手术:包括病灶清除术、死骨摘除术、窦道切除术等。通过手术彻底清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坏死组织,消灭死腔。对于一些复杂的慢性骨髓炎病例,可能需要采用肌瓣填塞、带血管蒂骨瓣移植等方法来促进病灶愈合。在儿童慢性骨髓炎手术中,要充分考虑骨骼的生长潜力,尽量保留正常的骨组织和骨骺。
骨髓炎的预防
创伤后的处理:对于开放性骨折等创伤,要及时彻底清创,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儿童在玩耍等活动中容易发生创伤,家长要注意看护,受伤后要正确处理伤口。
控制基础疾病: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容易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要严格遵循糖尿病饮食和治疗方案,定期监测血糖。
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如保证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食物的摄入)以及适当户外活动等来增强免疫力。
不同人群骨髓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骨髓炎
特点:儿童骨髓炎多由血源性感染引起,由于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终末动脉与毛细血管往往更为弯曲而成为血管襻,该处血流丰富但非常缓慢,细菌更易停留。儿童骨骼生长活跃,感染容易扩散,且修复能力较强,但也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肢体短缩、畸形等。
注意事项:儿童患者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是否有发热、局部疼痛肿胀等表现。在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和进行护理,定期带孩子复查,关注骨骼的生长发育情况。
成人骨髓炎
特点:成人骨髓炎可能由外伤感染、血源性感染扩散等多种原因引起。成人骨骼生长停止,但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增加感染风险。慢性骨髓炎较为常见,病灶复杂,治疗相对困难。
注意事项:成人患者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要遵医嘱按时治疗骨髓炎,定期进行伤口换药等护理操作,如果有窦道要保持窦道清洁,避免感染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