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有发热,多突然起病,体温39-40℃,持续3-7天;有全身中毒症状,包括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痛);有毛细血管损伤表现,如颜面等潮红呈醉酒貌、球结膜水肿;有消化道症状,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这些症状有助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诊断。
表现:多为突然起病,体温可迅速升高至39~40℃,以稽留热和弛张热多见,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3~7天。不同年龄人群发热表现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发热可能相对更急骤,体温上升速度快;老年人发热可能相对较缓和,但都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伴随症状。生活方式与发热关系不大,但如果本身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发热时可能更易出现病情变化,需加强监测。
意义:发热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较突出的症状,是病毒感染机体后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通过发热可以提示机体处于感染应激状态,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全身中毒症状
头痛:较为常见,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全身血管炎等病变,导致头部血管受累,引起头痛。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可能表述不清,但会有哭闹不安等表现;老年人头痛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掩盖,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腰痛:腰部疼痛较为明显,是因为肾脏及周围组织受累,肾脏充血、水肿等病变刺激周围神经引起腰痛。不同人群腰痛感受不同,年轻人可能能较准确表达疼痛部位和程度,老年人可能因反应相对迟钝,疼痛表述不典型。
眼眶痛:表现为眼眶部位的疼痛,主要是由于眼周组织水肿等原因引起,病毒感染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眼周组织水肿刺激神经引起眼眶痛。各年龄段均可出现,儿童可能因眼部不适出现揉眼等表现。
意义:全身中毒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毒在体内大量复制,引起全身多系统的炎症反应,头痛、腰痛、眼眶痛被称为“三痛”,是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较具特征性的表现,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提示作用。
毛细血管损伤表现
颜面、颈部及上胸部潮红:呈醉酒貌,是由于血管扩张、充血,血流增加导致颜面、颈部及上胸部皮肤发红。不同肤色人群潮红表现可能有差异,白种人可能更易观察到皮肤发红程度,有色人种可能需通过皮肤色泽变化等综合判断。年龄方面,儿童皮肤薄嫩,潮红可能更明显;老年人皮肤弹性差,潮红可能相对不典型。
球结膜水肿:眼结膜出现水肿,是因为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球结膜下组织引起水肿。儿童球结膜水肿可能因眼部不适出现频繁眨眼等表现;老年人球结膜水肿可能与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并存时更需关注,因为高血压可能加重血管通透性改变。
意义:毛细血管损伤表现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管损伤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表现可以进一步支持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颜面潮红等表现是由于病毒导致的全身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所致,球结膜水肿则是血管通透性增高的直接结果。
消化道症状
食欲减退:早期可出现食欲下降,不想进食,可能与病毒感染引起的全身不适、胃肠功能紊乱有关。各年龄段均可能出现,儿童可能表现为奶量减少或拒食;老年人本身消化功能可能较弱,食欲减退可能更易被忽视,但需注意营养状况的维持。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可能是病毒累及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胃肠蠕动异常、消化液分泌失调等引起。儿童出现恶心、呕吐时需注意防止误吸等情况,老年人则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因为老年人呕吐更易出现脱水等并发症。
腹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与肠道受累、肠系膜血管充血等有关。不同年龄人群腹痛表现不同,儿童可能以哭闹等非语言方式表达腹痛,老年人腹痛可能不典型,需结合其他检查明确病因。
意义:消化道症状的出现提示病毒感染不仅累及血管系统,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这些症状可以作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综合判断的依据之一,帮助医生全面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