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切除后可能出现出血、感染、鼻腔粘连、嗅觉减退或丧失等情况,可通过术后护理(鼻腔清洁、避免不良动作、定期复查)、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遵医嘱)、调整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来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
出血情况
发生原因:手术过程中对鼻腔血管等组织有一定操作,术后鼻腔黏膜处于修复阶段,若患者用力擤鼻、剧烈咳嗽等可能导致创面出血。
年龄因素:儿童患者相对成人更需注意避免剧烈活动等,因为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更易因不恰当动作引发出血;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凝血功能相对较弱等情况,出血后止血相对较难。
生活方式:术后患者若有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影响创面愈合,增加出血风险,吸烟会使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供,不利于创面修复,饮酒可能会促进血液循环,导致出血几率增加。
病史影响:若患者本身有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等病史,术后出血的风险会显著升高,需要在术前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凝血相关处理措施。
感染情况
发生原因:术后鼻腔环境相对开放,细菌等容易侵入伤口引发感染,如不注意鼻腔卫生等。
年龄因素:儿童免疫系统相对不完善,相比成人更易发生感染,需要加强术后鼻腔清洁等护理;老年患者免疫功能衰退,感染后恢复相对较慢。
生活方式:术后患者若有不注意鼻腔卫生,如用脏手触摸鼻腔等,会增加感染风险;若患者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血糖控制不佳也易并发感染,因为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
病史影响:若患者有鼻窦炎等基础疾病,本身鼻腔内细菌等病原体较多,术后感染几率可能更高,需要在术前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鼻腔粘连情况
发生原因:创面愈合过程中,新生的纤维组织过度生长可能导致鼻腔粘连。
年龄因素:儿童鼻腔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创面修复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也可能发生粘连;老年患者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相对更易发生粘连。
生活方式:术后患者如果没有按照医嘱进行鼻腔扩张等康复措施,会增加鼻腔粘连的发生几率。
病史影响:若患者有过鼻腔手术史等,鼻腔局部组织有一定的损伤基础,术后鼻腔粘连的可能性相对更大。
嗅觉减退或丧失情况
发生原因:手术操作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嗅区黏膜等结构,影响嗅觉功能。
年龄因素:儿童的嗅区黏膜等结构相对娇嫩,手术对其影响可能相对更易导致嗅觉问题;老年患者嗅觉功能本身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术后这种减退可能会加重。
生活方式:术后患者如果有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进一步损伤嗅觉相关的神经等组织,加重嗅觉减退或丧失的情况。
病史影响:若患者本身有嗅觉相关疾病史等,术后嗅觉减退或丧失的风险可能更高。
降低后遗症发生风险的措施
术后护理方面
鼻腔清洁:按照医生指导进行鼻腔冲洗等清洁操作,一般可使用生理盐水等进行鼻腔冲洗,儿童进行鼻腔冲洗时要注意力度和方法,避免损伤鼻腔黏膜,老年患者也需轻柔操作。
避免不良动作: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擤鼻、剧烈咳嗽等,儿童要加强看护,防止其做出这些可能影响术后恢复的动作;老年患者自身要注意自我约束。
定期复查:按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医生可及时发现如鼻腔粘连等问题并进行处理,儿童和老年患者都要严格遵循复查时间安排。
基础疾病控制方面
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的范围内,儿童糖尿病患者要在家长配合下做好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等;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常规控制血糖外,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前医生会对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和处理,术后要密切关注凝血情况,儿童和老年患者都要遵循医生的相关指导进行后续的凝血相关护理。
生活方式调整方面
戒烟戒酒:术后患者必须严格戒烟戒酒,儿童虽然一般不吸烟饮酒,但要避免接触二手烟等;老年患者更要认识到戒烟戒酒对术后恢复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调整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