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感染需进行评估与诊断,包括局部评估、实验室检查;一般治疗有局部处理、控制基础疾病;抗感染治疗分经验性和目标性;手术治疗有适应证和方式;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糖尿病患者有不同注意事项,要综合多方面进行足部感染的诊治与护理。
一、评估与诊断
1.局部评估
详细检查足部感染部位,包括观察感染区域的红肿范围、有无破溃、渗出物情况等。例如,若感染部位红肿范围超过一定界限,可能提示感染较为严重。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等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足部感染可能因活动多等因素导致感染扩散相对较快,需更细致观察。
评估足部的血运和神经情况,通过触摸足背动脉搏动、检查感觉等,了解患者足部的循环和神经功能状态,这对于判断预后和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如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影响足部感染的愈合。
2.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了解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若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提示存在感染。不同年龄人群血常规表现有一定差异,儿童白细胞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需结合儿童自身生理特点判断。
创面分泌物培养:明确感染病原体,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例如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常见致病菌时,可针对性选用对其有效的抗生素。
二、一般治疗
1.局部处理
清创:清除感染坏死组织,保持创面清洁。对于不同深度和范围的感染创面,清创方法和程度不同。年龄较小的患者清创时需特别注意操作轻柔,避免对患儿造成过度损伤。
创面护理:根据创面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湿性敷料有利于创面愈合。对于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血糖的同时,保持足部创面的良好护理环境,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感染控制和创面愈合。
2.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等综合管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但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如年龄、并发症等调整,以利于感染控制和足部愈合。
三、抗感染治疗
1.经验性抗感染
在病原学检查结果出来前,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部位等经验性选用抗生素。对于轻中度足部感染,可选用针对常见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但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特点,儿童避免使用可能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抗生素,老年人要注意药物的肾毒性等问题。
2.目标性抗感染
根据创面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培养出耐药菌时,要选用对耐药菌有效的抗生素,确保抗感染效果。
四、手术治疗
1.适应证
当感染导致深部组织坏死、脓肿形成且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考虑手术引流。例如感染部位形成较大脓肿,影响血液循环和感染控制时,应及时切开引流。对于糖尿病足患者,若存在严重的骨感染等情况,可能也需要手术干预。
2.手术方式
脓肿切开引流术、坏死组织清除术等。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二次感染风险。对于儿童患者,手术操作要精细,尽量减少对足部生长发育的影响。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糖尿病足部感染时,由于其免疫系统和组织修复能力与成人不同,感染扩散快,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在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避免使用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药物,清创等操作要轻柔,以保护儿童足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老年人
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减退等,在抗感染治疗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手术治疗后要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如肺部感染等,因为老年人术后恢复相对较慢。
3.糖尿病患者
除严格控制血糖外,要注意足部的日常保护,如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足部受伤等。在治疗感染过程中,要定期评估足部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因为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易复发且难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