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适应证为其引发明显鼻塞等明显症状经保守治疗无效等情况可考虑,手术方法有传统黏膜下切除术、成形术及现代鼻内镜下微创手术,术前需全面行鼻部等检查、清洁鼻腔、停用相关抗凝药物等,术后要护理鼻腔、观察症状恢复、注意饮食生活,儿童需谨慎评估手术必要性及操作精准度,老年需控基础疾病,女性孕期哺乳期需谨慎评估利弊并沟通选择影响小的方案。
一、手术适应证
当鼻中隔偏曲引发明显症状,如长期鼻塞经保守治疗无效、反复鼻出血且出血部位靠近偏曲处、因偏曲致头痛经排查其他病因后,以及鼻中隔偏曲影响鼻窦引流致鼻窦炎症反复发作时,可考虑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例如长期鼻塞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符合手术指征。
二、手术方法
(一)传统手术方式
1.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切开鼻中隔两侧黏膜,切除部分偏曲的软骨和骨组织后缝合黏膜,需精确操作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2.鼻中隔成形术:保留鼻中隔软骨支架,对鼻中隔软骨和骨重新塑形以恢复正常形态功能,在矫正偏曲同时减少对鼻腔生理功能影响。
(二)现代微创手术方式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利用鼻内镜良好照明和放大效果,在直视下精确操作,具创伤小、视野清晰、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准确去除偏曲组织并保护鼻腔正常结构。
三、手术前准备
(一)全面术前检查
1.鼻部检查:通过前鼻镜检查初步观察鼻中隔形态,鼻内镜检查清晰查看鼻腔内部详细结构以明确偏曲具体情况。
2.影像学检查:鼻部CT检查可准确了解鼻中隔与周围结构关系,如与鼻窦、鼻甲等位置关系,助力手术方案制定。
3.全身检查: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评估全身状况,若凝血功能异常需术前纠正。
(二)术前准备措施
1.鼻腔清洁:术前用生理盐水等清洁鼻腔,指导患者进行鼻腔冲洗,每日数次以减少鼻腔内微生物数量,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2.停用相关药物:服用抗凝药物等患者需按医生指导调整药物,因这类药物可能增加手术出血风险。
四、手术后注意事项
(一)鼻腔护理
1.鼻腔填塞物处理:术后鼻腔放置的填塞物(如膨胀海绵等),患者要按要求注意其情况,一般术后1-2天取出,期间避免用力擤鼻等动作以防填塞物移位或出血。
2.鼻腔冲洗:术后一段时间开始用生理盐水等温和冲洗液冲洗鼻腔,清除分泌物、血痂等,保持鼻腔清洁促进黏膜恢复,冲洗时力度适中。
(二)术后恢复观察
1.症状观察:密切观察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改善情况,若出现鼻塞加重、大量出血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预防感染:按医生建议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保持鼻腔周围清洁,避免用手触摸鼻腔。
(三)饮食与生活注意事项
1.饮食:术后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
2.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鼻腔内压力变化致出血,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五、不同人群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需谨慎,术前细致评估手术必要性,手术操作要精准,避免对鼻腔正常结构和发育过度影响,术后密切观察鼻腔恢复及生长发育情况,留意儿童因鼻腔不适出现的异常行为如频繁抓鼻等并及时处理。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常合并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需充分控制基础疾病使血压、血糖等指标稳定以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更要注意观察基础疾病变化及鼻腔恢复情况,因老年患者身体恢复能力弱,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如高血压患者术后要避免血压波动过大致鼻腔出血。
(三)女性患者
处于孕期或哺乳期的女性患者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需谨慎,孕期手术可能影响胎儿,哺乳期手术用药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需充分评估利弊后决定是否手术,若必须手术要与医生充分沟通选择对胎儿或婴儿影响最小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