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萎缩发黑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牙周疾病因素(如牙龈炎未及时治疗进展为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口腔局部刺激因素(如不良修复体、刷牙方法不当)、全身性疾病因素(如糖尿病、血液系统疾病)、年龄因素(生理性退行性变化致牙龈萎缩发黑)以及吸烟因素(影响血液循环、沉积物质致牙龈萎缩发黑)。
一、牙周疾病因素
(一)牙龈炎未及时治疗进展为牙周炎
牙龈炎主要是由牙菌斑、牙结石等局部刺激物引起牙龈组织的炎症,表现为牙龈红肿、易出血等。若未及时治疗,炎症会进一步向深层牙周组织发展,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破坏,出现牙龈萎缩。同时,牙周炎时局部细菌代谢产物等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色素代谢,导致牙龈发黑。例如,有研究表明,约70%的牙周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萎缩情况,其中部分患者牙龈会伴有颜色改变。
(二)侵袭性牙周炎
这是一种相对少见但进展迅速的牙周炎类型,多发于青少年人群,与特定的细菌感染(如伴放线聚集杆菌)有关。患者会出现快速的牙龈退缩,并且牙龈可能出现颜色发黑等改变。其发病机制涉及遗传因素以及宿主免疫反应异常等,在青少年群体中需特别关注,因为该疾病会严重影响牙齿的支持组织,若不及时干预,牙齿可能过早松动脱落。
二、口腔局部刺激因素
(一)不良修复体
不合适的假牙、牙套等修复体,会对牙龈造成机械性刺激,长期摩擦牙龈导致牙龈萎缩。而且修复体与牙龈之间的不密合处容易堆积食物残渣、菌斑等,引发牙龈炎症,进而影响牙龈颜色,导致发黑。比如,一些患者佩戴了不合适的活动假牙后,很快出现牙龈局部萎缩且颜色异常。
(二)刷牙方法不当
不正确的刷牙方式,如用力过猛、横向刷牙等,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导致牙龈退缩。长期的不当刷牙还会使牙龈局部的菌斑等刺激物不易清除,引发炎症,使得牙龈颜色发生改变。例如,横向刷牙会在牙龈缘处形成楔状缺损,同时导致牙龈萎缩,并且牙龈可能因炎症出现发黑现象,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尤其在口腔卫生意识不强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一)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口腔内的细菌容易滋生繁殖,易引发牙周组织的感染。长期的糖尿病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导致牙龈萎缩,同时高血糖环境可能影响牙龈组织的色素代谢,使牙龈出现发黑情况。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且牙龈萎缩等牙周问题的严重程度往往更重,其中约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牙龈颜色异常改变。
(二)血液系统疾病
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等,会影响口腔牙龈组织的血液供应和细胞代谢。白血病患者牙龈可能会出现肿胀、增生,同时伴有牙龈萎缩,并且牙龈颜色可能发黑。这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浸润牙龈组织以及机体凝血功能等异常,导致牙龈组织出现病理改变。对于儿童白血病患者,牙龈的异常表现可能是疾病的早期信号之一,需要引起重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
四、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牙龈组织会出现生理性的退行性变化。牙龈的纤维组织逐渐萎缩,上皮变薄,牙龈乳头变平,导致牙龈萎缩。同时,随着年龄增加,口腔内的一些色素沉着可能会在牙龈上显现,使得牙龈看起来发黑。一般35岁以后这种生理性牙龈萎缩的情况会逐渐明显,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牙龈萎缩发黑的情况,这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但也需要注意口腔保健来延缓牙龈萎缩的进展。
五、吸烟因素
长期吸烟的人群,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阻碍牙龈组织的营养供应,导致牙龈萎缩。此外,烟草燃烧产生的焦油等物质会沉积在牙龈表面,使牙龈颜色变黑。吸烟还会降低口腔的抵抗力,增加牙周疾病的发生风险,从而进一步加重牙龈萎缩发黑的情况。在中老年吸烟人群中较为常见,吸烟时间越长,出现牙龈萎缩发黑的可能性越大,且病情往往相对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