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与生活方式(久坐、姿势不当)、运动、生长发育等因素相关,有疼痛、麻木等表现,会影响生长发育等,需通过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控制久坐时间、注意保暖预防,出现症状要及时就医并据病情治疗。
一、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状
近年来,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与青少年的生活方式、运动习惯以及生长发育特点等多种因素相关。青少年处于身体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腰椎的结构和力学特性在不断变化,同时,部分青少年存在久坐、缺乏正确的腰部姿势、过度运动等情况,增加了腰椎间盘承受异常压力的风险,使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青少年群体中逐渐增多,因此需要警惕。
二、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因素
生活方式因素:
久坐:青少年长时间坐在课桌前学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导致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大。例如,一项研究发现,每天久坐超过6小时的青少年,腰椎间盘退变的风险明显高于久坐时间较短的青少年。
缺乏正确腰部姿势:青少年在日常学习、行走等过程中,若长期保持弯腰、含胸等不良姿势,会改变腰椎的正常生理曲度,使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匀,容易引发椎间盘突出。
运动因素:过度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当也可能导致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比如,一些青少年进行剧烈的腰部扭转运动、过量的举重等运动时,腰椎间盘受到的冲击力过大,超过了其承受限度,就容易引起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
生长发育因素: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腰椎的骨骼、肌肉等组织在快速发育,腰椎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此时,若腰部受到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引发腰椎间盘突出。
三、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及危害
表现:青少年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后,常见的症状包括腰部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臀部、下肢等部位,同时可能伴有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部分青少年还可能出现腰部活动受限,比如弯腰、转身等动作困难。
危害:如果不及时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腰部肌肉萎缩、脊柱侧弯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下肢的神经功能,影响行走等日常活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四、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措施
保持正确姿势: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坐姿应保持腰部挺直,背部紧贴座椅,双脚平放在地面;站姿要抬头挺胸,腰部自然挺直。避免长时间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
适度运动:进行适当的腰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如游泳、小飞燕等运动。游泳是一种对腰部压力较小且能有效锻炼腰部肌肉的运动,青少年可以每周进行数次游泳锻炼;小飞燕运动则是让青少年俯卧在床上,双臂和双腿向后伸展,像飞燕一样,每天坚持进行一定次数的小飞燕运动,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维持腰椎的稳定性。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适中,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腰部损伤。
控制久坐时间:避免长时间久坐,学习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要起身活动一下腰部,做一些简单的腰部伸展运动,缓解腰部肌肉的紧张状态。例如,每学习40-50分钟左右,就起身活动5-10分钟,进行腰部的旋转、伸展等动作。
注意腰部保暖:青少年要注意腰部的保暖,避免腰部受凉。寒冷刺激可能会引起腰部肌肉痉挛,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在寒冷天气时,要适当增添衣物,尤其是腰部的保暖。
五、青少年出现相关症状时的建议
当青少年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疑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一般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腰椎CT、MRI等)来明确诊断。一旦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理疗等。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青少年的病情变化,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帮助青少年尽早恢复健康,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青少年生长发育和生活的不良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