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了解年龄性别、症状、既往史等)、体格检查(关节局部及特殊体征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可发现关节间隙变窄等,MRI可更早发现细微结构病变)、实验室检查(一般检查无特异性,特异性标志物尚在探索),需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等鉴别。
一、病史采集
1.年龄与性别因素:不同年龄段和性别骨关节炎好发情况有差异,如中老年人群较为常见,女性在绝经后骨关节炎患病率可能相对增高,需询问患者年龄、性别以初步判断可能的患病倾向。
2.症状表现:了解患者关节疼痛出现的部位、性质、发作频率、加重及缓解因素等,比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常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等;手指关节骨关节炎可能有手指关节的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表现。
3.病史相关: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关节外伤史、感染史、其他关节疾病史等,既往关节外伤可能增加日后发生骨关节炎的风险。
二、体格检查
1.关节局部检查:观察关节有无肿胀、畸形,如膝关节骨关节炎可能出现膝关节肿胀、内翻或外翻畸形等;检查关节活动度,了解关节能屈曲、伸展等活动的范围是否受限;进行压痛检查,确定疼痛的具体部位及压痛程度。
2.特殊体征检查:对于一些特定关节,有相应特殊体征,如膝关节的浮髌试验,用于判断膝关节有无积液;髋关节的“4”字试验等,帮助初步判断髋关节是否存在病变。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意义:是骨关节炎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发现关节间隙变窄,这是骨关节炎较早期的重要影像学表现,因为软骨磨损后关节间隙会变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即骨赘形成;关节面硬化等改变。
不同关节表现:例如膝关节X线可清晰显示膝关节间隙情况、骨质增生等;手指关节X线能观察指间关节的改变等。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优势:能更早发现软骨损伤、滑膜病变、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等情况,对于早期骨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可更细致地观察关节内部软组织结构的变化。
应用:在怀疑关节内部有较细微结构病变时,MRI检查更为合适,比如怀疑膝关节半月板、交叉韧带等病变合并骨关节炎时。
四、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一般无特异性改变,少数患者在炎症明显时可能有白细胞轻度升高、血沉增快等,但这些指标不具有诊断骨关节炎的特异性,可作为辅助判断炎症活动程度的参考。
C反应蛋白(CRP):同样在骨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可能升高,可反映炎症状态,但需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2.特异性标志物检查:目前尚无骨关节炎的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但一些研究在探索相关标志物,如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等,不过目前主要还是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等综合诊断,这些标志物可作为研究或辅助判断病情的参考指标。
五、鉴别诊断
1.类风湿关节炎:
鉴别要点:类风湿关节炎多累及小关节,呈对称性分布,实验室检查可有类风湿因子阳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阳性等,而骨关节炎一般类风湿因子等多为阴性,且关节受累分布及影像学表现等有差异,类风湿关节炎的X线早期可能有关节周围骨质疏松等表现,与骨关节炎不同。
2.银屑病关节炎:
鉴别要点:有银屑病皮肤表现的患者合并关节病变时需考虑银屑病关节炎,其关节表现与骨关节炎有别,银屑病关节炎可有关节侵蚀、破坏等较特殊表现,且有银屑病病史可协助鉴别。
3.痛风性关节炎:
鉴别要点:痛风性关节炎多有急性发作的特征,血尿酸升高,发作时关节红肿热痛明显,好发于第一跖趾关节等,与骨关节炎的慢性进展、疼痛特点等不同,通过病史、血尿酸检查及关节液中找到尿酸盐结晶等可鉴别。
4.感染性关节炎:
鉴别要点:感染性关节炎多有发热等全身感染症状,关节穿刺液检查可发现病原菌等,与骨关节炎的非感染性炎症表现不同,通过病史、实验室检查及关节液分析等可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