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管狭窄手术包括术前准备(评估患者、准备手术区域)、麻醉方式选择(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手术步骤(摆放体位、选择切口、椎板减压、神经根管扩大、必要时脊柱稳定性处理)、术后处理(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伤口、康复护理),各环节针对不同患者有相应考量及操作。
一、术前准备
1.患者评估
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腰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既往手术史等。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考虑其身体机能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需充分评估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儿童患者则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疾病对骨骼发育的影响。同时,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明确腰椎管狭窄的体征,如下肢肌力、感觉情况等。还会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腰椎X线、CT、MRI等,精确了解椎管狭窄的部位、程度以及神经受压情况等,以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
2.手术区域准备
常规进行手术区域的皮肤准备,范围要包括手术涉及的腰椎区域上下一定范围,通常需剃除手术区域的毛发,并用肥皂水清洁皮肤,以降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二、麻醉方式选择
1.全身麻醉
适用于身体状况较差、不能配合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或儿童患者。全身麻醉可以保证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处于无意识、无疼痛的状态,肌肉松弛良好,便于手术操作。
2.椎管内麻醉(腰麻或硬膜外麻醉)
对于身体状况较好的成年患者较为常用。椎管内麻醉可以有效阻断神经传导,使手术部位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暂时丧失,患者在术中保持清醒,但手术区域无痛,同时对重要脏器功能影响相对较小。
三、手术步骤
1.体位摆放
患者通常采取俯卧位,在腹部放置软枕,使腹部悬空,以减轻腹部压力,同时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便于手术操作。对于儿童患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舒适性和安全性,确保呼吸通畅,避免身体受压。
2.切口选择
根据腰椎管狭窄的部位选择合适的切口,一般多采用后正中切口。如果是单侧的椎管狭窄,也可选择偏向患侧的旁正中切口。切口长度根据病变范围而定,通常需要暴露相应节段的椎板、关节突等结构。
3.椎板减压
使用椎板咬骨钳、椎板剥离器等器械,逐步去除部分椎板、关节突关节内侧部分等,以扩大椎管容积。在操作过程中,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神经根和硬膜囊。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较为脆弱,更要小心操作,防止过度去除骨质导致脊柱稳定性破坏。例如,通过切除增生肥厚的黄韧带、突出的椎间盘等压迫物,解除对马尾神经或神经根的压迫。
4.神经根管扩大
如果神经根管存在狭窄,需要进一步扩大神经根管。可以使用神经剥离子等器械,轻轻分离神经根周围的粘连组织,并适当修整神经根管的侧壁,如部分切除小关节内侧缘等,以充分解除神经根的压迫。
5.脊柱稳定性处理(必要时)
如果手术过程中去除了较多的骨质,导致脊柱稳定性受到影响,可能需要进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例如,放置椎弓根螺钉,然后通过连接棒等器械将相邻的椎体固定,同时可能需要取自体骨或异体骨进行融合,以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对于儿童患者,脊柱内固定的选择需要考虑其生长发育,一般会选择可调节的内固定装置,以便随着生长进行调整。
四、术后处理
1.监测生命体征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尤其是对于全身麻醉的患者,要注意呼吸功能的恢复情况。儿童患者由于机体调节能力较弱,更要加强监测。
2.伤口护理
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避免切口受到污染,家长要协助做好伤口的护理工作。
3.康复护理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肢体的康复锻炼,如下肢的屈伸活动等,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康复锻炼要在医生和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年龄和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逐步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同时,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但要避免影响患者的康复锻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