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锻炼。一般治疗有休息(急性期严格卧硬板床2-3周,采取仰卧位并在膝下垫薄枕)和物理治疗(牵引根据情况定重量和时间,热敷控制温度和时间);药物治疗有非甾体类抗炎药(注意消化道溃疡患者慎用)和肌肉松弛剂(儿童慎用);康复锻炼包括卧床期简单四肢活动(儿童需家长协助,老年人轻柔缓慢)和症状缓解后五点支撑法、飞燕式锻炼(不同年龄调整强度次数)。
一、一般治疗
1.休息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期患者,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急性发作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建议卧硬板床,卧床时间通常为2-3周。休息可以减少椎间盘所受的压力,缓解疼痛等症状。例如,长时间站立或坐着会增加椎间盘的压力,加重病情,而充分休息能让腰部肌肉放松,减轻对椎间盘的刺激。不同年龄的患者,休息的要求可能略有不同,年轻人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需要遵循休息的基本原则;老年人可能因身体机能下降,更需要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来促进恢复。
休息时的姿势也有讲究,一般采取仰卧位,同时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使髋关节和膝关节微屈,这样能进一步放松腰部肌肉,减轻椎间盘压力。
2.物理治疗
牵引治疗:牵引治疗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因素来确定,通常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0%-20%。牵引时间每次约30分钟,每天1-2次。但对于一些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牵引治疗需要谨慎,因为牵引可能会导致血压波动、加重骨质疏松等情况。比如,老年患者如果有较严重的骨质疏松,牵引时需要严格控制牵引重量和时间,避免因牵引导致椎体压缩骨折等并发症。
热敷:热敷能够促进腰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可以使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进行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不同年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的感受,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迟钝,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年轻人可以适当耐受稍高温度,但也不能过高以免损伤皮肤。
二、药物治疗(仅提及药物名称)
1.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这类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但对于有消化道溃疡病史的患者要慎用,因为非甾体类抗炎药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老年人如果有胃肠道基础疾病,使用时更要密切关注胃肠道反应,必要时可同时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2.肌肉松弛剂:像氯唑沙宗等,可缓解腰部肌肉痉挛,从而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疼痛。对于儿童患者,一般不建议使用肌肉松弛剂,因为儿童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与成人不同,使用肌肉松弛剂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
三、康复锻炼
1.卧床期康复锻炼:在卧床休息期间,可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四肢的主动活动,包括屈伸膝关节、髋关节,以及握拳、伸屈手指等,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其进行四肢的被动活动,活动幅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老年人由于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下降,在进行四肢活动时要缓慢、轻柔,避免造成关节或肌肉的损伤。
2.症状缓解后的康复锻炼:当疼痛等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逐渐增加腰部的康复锻炼。例如,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每次练习10-15次,每天练习3-4组。还有飞燕式锻炼: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每次坚持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练习3-4组。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康复锻炼时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次数。年轻人可以适当增加锻炼强度和次数,但也不能过度疲劳;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逐步增加锻炼难度,避免因锻炼不当导致病情加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