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暴食可通过转移注意力(进行体力活动、从事兴趣爱好)、调整环境(远离食物诱惑、创造舒适环境)、进行情绪调节(深呼吸与冥想、写情绪日记)、寻求专业帮助(与心理医生沟通、加入进食障碍支持团体)来实现,以减少暴食冲动、稳定情绪、找到深层原因并获支持鼓励。
一、转移注意力
进行体力活动:可以选择进行一些简单的体力活动,比如做家务,像扫地、擦桌子等,通过身体的运动转移对暴食的注意力。研究表明,适当的体力活动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分散大脑中关于暴食的注意力焦点。对于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适用,例如青少年可以参与打篮球、跑步等运动,成年人可以选择快走、跳绳等方式,通过让身体忙碌起来,减少产生暴食冲动的机会。
从事兴趣爱好:投入到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中也是很好的方法,比如绘画、弹奏乐器等。以绘画为例,当专注于描绘色彩和线条时,大脑会被其他刺激所占据,从而抑制暴食的欲望。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有艺术爱好的人群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通过沉浸在兴趣爱好里缓解想要暴食的念头。
二、调整环境
远离食物诱惑:将容易引发暴食的高热量、高糖分食物从视线和触手可及的地方移除,例如把客厅的糖果罐收起来,把橱柜里的蛋糕等甜品放到高处或移走。这是因为视觉和物理上的接近会强化进食冲动,通过改变环境中的食物呈现方式,减少接触食物诱惑的机会。对于有特定病史的人群,比如有肥胖相关病史的人,更需要严格做到这一点,避免环境因素诱发暴食。
创造舒适环境:营造一个舒适、放松且没有压力的环境,比如调整室内的温度、光线,摆放喜欢的绿植等。舒适的环境有助于稳定情绪,而情绪波动往往是引发暴食的常见原因之一。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通过调整环境来改善,儿童可以在温馨舒适的房间里玩耍,减少因环境不适产生的不良情绪导致的暴食可能;老年人可以在安静、布置温馨的房间里休息,稳定情绪避免暴食冲动。
三、进行情绪调节
深呼吸与冥想:通过深呼吸来调节情绪,比如采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地吸气,让腹部隆起,然后慢慢地呼气,让腹部收缩,重复几次。冥想也是一种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感受,排除杂念。研究显示,深呼吸和冥想能够降低人体的应激激素水平,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从而减少暴食的发生概率。不同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以练习,男性可以在工作间隙进行简单的深呼吸调节,女性可以在闲暇时间尝试冥想,帮助稳定情绪应对暴食冲动。
写情绪日记:把自己想要暴食时的情绪、引发情绪的事件等记录下来,通过书写来梳理情绪。例如详细记录当下是因为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问题还是其他原因产生了想要暴食的念头。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对于不同病史的人群,比如有心理疾病相关病史的人,写情绪日记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变化,同时也有助于自己察觉情绪规律,避免暴食。
四、寻求专业帮助
与心理医生沟通:如果频繁出现想要暴食的情况,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是很有必要的。心理医生可以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和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找到引发暴食的深层心理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从心理治疗中获益,儿童可能需要家长陪同下的儿童心理治疗师进行针对性干预,青少年可以与心理医生深入探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对暴食的影响,成年人则可以通过与心理医生的沟通解决工作生活压力等导致的暴食问题。
加入进食障碍支持团体:参加进食障碍支持团体,与有类似经历的人交流。在团体中可以分享自己想要暴食时的应对经验和感受,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和鼓励。这种群体的支持有助于增强患者战胜暴食的信心,因为看到其他人也在努力克服类似问题,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去改变。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在支持团体中都能找到共鸣,比如上班族可以在团体中交流工作压力下如何避免暴食,学生可以分享学习压力与暴食的关系及应对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