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瘤是牙龈乳头部位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生物,非真性肿瘤但有肿瘤特性,治疗包括去除局部刺激因素(洁治刮治、拆除不良修复体)和手术切除(传统手术、激光切除),易复发,需通过保持口腔卫生、纠正不良习惯预防,妊娠期、儿童、老年等特殊人群治疗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牙龈瘤的定义与特点
牙龈瘤是一种发生在牙龈乳头部位的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生物,并非真性肿瘤,但有肿瘤的外形及生物学行为,如易复发等。其发病可能与局部刺激因素(如菌斑、牙石、不良修复体等)、内分泌因素(如妊娠等)有关。
二、治疗方法
1.去除局部刺激因素
洁治、刮治:通过牙周洁治术去除牙面上的菌斑、牙石等刺激物,对于因菌斑牙石引起的牙龈瘤,这是基础的治疗步骤。研究表明,规范的洁治刮治可以改善牙龈的炎症状态,使部分牙龈瘤有缩小甚至消退的可能。适用于所有因局部刺激因素导致的牙龈瘤患者,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均可通过此方法处理局部刺激源。
拆除不良修复体:如果牙龈瘤是由不良修复体引起,应及时拆除不良修复体,消除其对牙龈的持续刺激。对于佩戴不良修复体时间较长的患者,拆除后牙龈的炎症通常会逐渐减轻,牙龈瘤也可能随之改善。
2.手术切除
传统手术切除:对于较大的牙龈瘤或经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仍不消退的牙龈瘤,需进行手术切除。手术时应将病变组织连同骨膜一并切除,以减少复发几率。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操作需根据其口腔局部解剖等情况适度调整,女性患者妊娠相关的牙龈瘤在病情需要时也可考虑手术,但要兼顾妊娠阶段的特殊性。有全身病史的患者需在病情稳定等适宜情况下进行手术,确保手术安全。
激光切除:激光切除牙龈瘤具有出血少、术后肿胀轻、伤口愈合相对快等优点。但同样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较小的患者,激光能量等参数的选择要更谨慎,避免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过度损伤;有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史的患者要评估激光手术的风险。
三、复发及预防
1.复发情况
牙龈瘤存在一定的复发可能性。如果局部刺激因素未完全去除干净,或者手术切除时病变组织及骨膜切除不彻底,都容易导致复发。例如,患者在洁治刮治后未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菌斑牙石再次堆积,就可能引发牙龈瘤复发。
2.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患者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或间隙刷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洁治,一般建议每6-12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洁治。不同年龄人群都应重视口腔卫生维护,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养成良好习惯,成年人要坚持自我口腔保健,女性妊娠期间更要加强口腔卫生,因为妊娠可能会加重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
纠正不良习惯:如纠正用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不良习惯,避免不良修复体的长期佩戴等。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如吸烟的患者,建议戒烟,因为吸烟会影响牙龈的血液循环及局部抵抗力,增加牙龈瘤复发等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妊娠期女性:妊娠期牙龈瘤较为常见,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妊娠阶段。一般先尽量通过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等保守方法处理,若必须手术,选择在妊娠相对稳定的时期(如妊娠4-6个月)进行,手术操作要轻柔,减少对孕妇及胎儿的影响。因为妊娠期间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会使牙龈对局部刺激更敏感,容易发生牙龈瘤,且治疗需兼顾母婴安全。
2.儿童:儿童牙龈瘤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时要特别注意操作的温和性。儿童可能配合度较差,需要家长积极协助,在去除刺激因素和手术治疗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儿童的恒牙胚等重要组织,同时要向儿童及家长普及口腔卫生知识,预防牙龈瘤的发生及复发。
3.老年人群: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多种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治疗牙龈瘤时,要充分评估全身情况,确保患者能耐受治疗操作。例如,糖尿病患者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进行治疗,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再进行相关治疗,避免因治疗引发全身状况的波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