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异常并致鼻腔功能障碍,病因有先天性、外伤性、占位性病变等,临床表现有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诊断靠前鼻镜、鼻内镜、鼻窦CT检查,无症状者定期观察,有症状者手术矫正。
一、鼻中隔偏曲的定义
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形态上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鼻中隔由骨、软骨和黏膜组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若鼻骨、筛骨垂直板或犁骨发育不均衡,或受到外伤等因素影响,就可能导致鼻中隔偏曲。
二、鼻中隔偏曲的常见病因
(一)先天性因素
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鼻中隔的骨和软骨发育不均衡,可导致鼻中隔偏曲,这种情况在一些新生儿中可能存在,但往往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才逐渐显现症状,不同性别、年龄的胎儿都可能因遗传等因素出现这种先天性的发育差异。
(二)外伤性因素
多发生于外伤较严重的人群,比如鼻骨骨折时,常常会合并鼻中隔骨折,进而导致鼻中隔偏曲。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头部受伤、经常用力擤鼻等都可能引起鼻中隔的外伤性偏曲,男性在一些体力活动或意外事故中相对更易发生此类外伤。
(三)鼻息肉等占位性病变
鼻腔内的鼻息肉、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可推压鼻中隔,导致鼻中隔偏曲。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因鼻息肉等疾病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些长期患有鼻息肉的患者,随着息肉的逐渐增大,就可能压迫鼻中隔使其偏曲。
三、鼻中隔偏曲的临床表现
(一)鼻塞
这是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症状。向一侧偏曲者,常为单侧鼻塞;向双侧偏曲者如S型偏曲,则为双侧鼻塞。鼻塞程度因偏曲的类型和程度而异。儿童由于鼻腔空间相对较小,鼻中隔偏曲引起的鼻塞可能对呼吸和睡眠影响更明显,可导致睡眠时张口呼吸、打鼾等情况,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成人也会因鼻塞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比如影响通气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鼻出血
多发生在偏曲的凸面、骨棘或骨嵴的顶尖部,此处黏膜较薄,受气流和尘埃刺激易发生糜烂、破溃出血。不同年龄、性别都可能出现鼻出血,尤其在干燥季节或用力擤鼻时更容易诱发鼻出血。
(三)头痛
偏曲的部位压迫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如高位鼻中隔偏曲易引起神经性头痛,这与神经受到刺激有关。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能出现头痛症状,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疼痛较为剧烈,影响生活质量。
四、鼻中隔偏曲的诊断方法
(一)前鼻镜检查
医生通过前鼻镜可以观察鼻中隔的形态,判断是否有偏曲以及偏曲的类型和部位,但前鼻镜检查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于一些偏曲程度较轻或位置较隐蔽的情况可能观察不够全面。
(二)鼻内镜检查
鼻内镜检查可以更清晰、全面地观察鼻中隔全貌,能发现前鼻镜检查难以发现的偏曲情况,是诊断鼻中隔偏曲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儿童和成人都适用,通过鼻内镜可以准确评估鼻中隔偏曲对鼻腔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三)鼻窦CT检查
鼻窦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鼻中隔与周围骨质的关系,明确鼻中隔偏曲的程度和类型,还能同时了解鼻腔鼻窦是否存在其他病变,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不同年龄的人群都可以进行鼻窦CT检查,儿童进行检查时需注意辐射防护,但在必要时应权衡利弊进行检查。
五、鼻中隔偏曲的治疗
(一)无症状的鼻中隔偏曲
一般无需治疗,定期观察即可。对于儿童来说,如果鼻中隔偏曲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随着身体的生长发育,可能有一定的自我调整空间,但仍需密切关注其鼻腔通气等情况;成人若无症状也可暂时不做特殊处理,但要注意避免鼻部外伤等情况。
(二)有症状的鼻中隔偏曲
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矫正。手术的目的是纠正偏曲的鼻中隔,改善鼻腔通气和相关症状。手术适用于经保守治疗无效且有明显症状的患者,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符合手术指征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儿童手术需要更加谨慎评估,要充分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成人手术则需要根据其身体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实施手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