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的相关指标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培养。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对判断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依据且儿童与成人表现有别;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升高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性别和生活方式影响较小;PCT是诊断和监测败血症重要指标,新生儿和有基础疾病患者有不同特点;血培养是确诊败血症金标准,老年和儿童患者血培养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血常规指标
1.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意义: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抵御感染的重要细胞。败血症患者通常会出现白细胞计数的异常,一般分为白细胞增多型和白细胞减少型。白细胞增多型败血症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常>12×10/L,或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10%;白细胞减少型败血症患者白细胞总数<4×10/L,且未成熟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在败血症患者中,通过血常规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变化能够为初步判断感染及病情严重程度提供重要依据。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败血症患者的血常规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白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例如,婴儿白细胞计数正常范围相对较宽,当婴儿出现败血症时,白细胞计数的异常变化可能更迅速且波动较大,需要结合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综合判断。
二、C-反应蛋白(CRP)
1.意义: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数小时内即可升高,并且其升高程度与感染的严重程度相关。败血症患者CRP通常明显升高,一般超过10mg/L。研究发现,CRP水平越高,提示感染越严重,如严重败血症患者的CRP往往可高于100mg/L。
性别因素影响:一般来说,性别对CRP在败血症中的诊断意义影响不大,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女性在生理期等,CRP可能会有生理性轻度升高,不过这并不影响其作为败血症辅助诊断指标的价值,在判断败血症时主要依据其升高的幅度等综合情况。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会导致机体基础炎症状态略有升高,但对于败血症的CRP诊断来说,主要还是以疾病本身导致的CRP变化为主,吸烟等生活方式因素一般不会显著干扰CRP对败血症的诊断价值判断。
三、降钙素原(PCT)
1.意义:PCT是诊断和监测败血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败血症患者中,PCT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脓毒症休克患者的PCT水平往往远高于非休克的败血症患者。多项临床研究证实,PCT对于败血症的早期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其特异性和敏感性相对较高。
年龄因素影响:新生儿由于其特殊的生理状况,PCT的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新生儿败血症时PCT的变化特点需要关注,例如早产儿的PCT水平变化可能有其自身特点,在判断新生儿败血症时要结合其日龄等因素综合分析PCT的结果。
病史影响: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本身有免疫抑制性疾病(如艾滋病患者)发生败血症时,PCT的变化可能与无基础疾病患者有所不同。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败血症时,PCT的升高可能不如无基础疾病患者那样典型,但仍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之一,不过需要结合患者的基础病史等多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四、血培养
1.意义:血培养是确诊败血症的金标准。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是否有病原菌生长,并进一步进行药敏试验,为选择敏感抗生素提供依据。如果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败血症,同时根据培养出的病原菌种类指导临床抗生素的使用。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对于老年败血症患者,由于其机体抵抗力较弱,血培养时要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污染等情况。在采集血培养标本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因为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败血症,病情进展可能较快,准确的血培养结果对于及时治疗非常关键。对于儿童败血症患者,血培养标本的采集量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合适采集,要确保能够检测出可能存在的病原菌,同时要注意在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防止标本污染影响结果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