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囊肿与牙龈癌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上有不同特点。牙龈囊肿包括牙龈黏液囊肿和发育性囊肿等,临床表现各有差异;影像学检查中X线和CT对两者显示不同;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牙龈黏液囊肿和发育性囊肿的组织特征,牙龈癌多为鳞状细胞癌且细胞异型性等明显,需综合多方面准确鉴别不同人群的牙龈囊肿和牙龈癌以进行早期诊治。
一、临床表现特点
牙龈囊肿
牙龈黏液囊肿:多为较小的半透明小疱,通常无自觉症状,生长缓慢,好发于唇、颊黏膜,发生在牙龈的相对较少,若发生在牙龈,一般体积不大,表面光滑,基底可活动。
牙龈发育性囊肿:如含牙囊肿,常与牙齿发育异常有关,可累及颌骨,表现为颌骨膨隆,发生于牙龈部位时,可看到牙龈处有隆起,表面黏膜光滑,一般无疼痛等不适症状,生长较为缓慢,不同年龄人群均可发生,与牙齿的发育阶段相关。
牙龈癌
溃疡型:多见,初始为溃疡,以后可侵犯牙槽突及颌骨,出现牙齿松动、疼痛,溃疡边缘菜花状增生,质地较硬,易出血,可有疼痛,疼痛程度可因个体差异及病情进展而不同,多见于中老年人群,有长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吸烟、饮酒等生活方式的人群风险相对较高,有口腔疾病史尤其是长期不愈的溃疡等情况的人群需警惕。
外生型:呈菜花状增生,向口腔内突出,肿瘤生长较快,可侵犯周围组织,早期可能有牙龈肿块形成,逐渐增大,伴有疼痛、出血等,同样好发于中老年,与上述不良生活方式及口腔疾病史等相关。
二、影像学检查
牙龈囊肿
X线检查:牙龈黏液囊肿X线表现多不明显,若为含牙囊肿等发育性囊肿,X线可见颌骨内有圆形或椭圆形的透光区,边界清楚,有一薄层硬化边,囊肿内可含牙,牙齿的位置、形态异常等。不同年龄人群的X线表现主要是根据颌骨的发育情况及病变与牙齿的关系来判断,儿童期含牙囊肿可能与恒牙胚发育有关,成人则与恒牙或阻生牙相关。
CT检查:对于含牙囊肿等,CT可更清晰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包括与颌骨、牙齿的精确位置,能更准确判断囊肿的范围,尤其对于复杂部位的囊肿显示更具优势,不同年龄人群的CT表现主要差异在于颌骨发育程度不同导致的病变显示不同。
牙龈癌
X线检查:可见骨质破坏,呈不规则的虫蚀状,病变区与正常骨组织边界不清,可伴有牙齿的移位、松动等,不同年龄人群的X线表现主要是骨质破坏程度与年龄相关,老年人骨质本身可能有一定退变,与年轻患者的骨质破坏表现有所不同,但本质是肿瘤对骨质的侵袭性破坏。
CT检查:能更清晰显示牙龈癌病灶的大小、范围,对周围骨质、软组织侵犯情况的显示比X线更优,可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微小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等,对于判断肿瘤分期等有重要价值,不同年龄人群的CT表现主要是基于各自的生理结构差异,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骨质退变等情况,但不影响对牙龈癌病变本身的判断。
三、病理学检查
牙龈囊肿
牙龈黏液囊肿的病理表现为囊壁衬里上皮为黏液细胞,囊液为黏液,囊壁无炎症细胞浸润或仅有少量炎症细胞,囊壁较薄。
牙龈发育性囊肿如含牙囊肿,病理上囊壁衬里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囊腔内含有牙冠,上皮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角化等,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其组织来源及病变性质,不同年龄人群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基于牙齿发育阶段的不同导致囊内所含牙齿的差异等,但本质是特定的囊肿组织学特征。
牙龈癌
牙龈癌的病理类型多为鳞状细胞癌,镜下可见癌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癌巢间有纤维结缔组织间质,可伴有炎症细胞浸润等,通过病理学检查能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分化程度不同预后等不同,不同年龄人群的病理学表现主要是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体现,但核心是肿瘤细胞的恶性特征,如异型性、侵袭性等。
通过以上从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牙龈囊肿和牙龈癌,对于不同年龄、生活方式及有不同病史的人群,需要详细收集信息,结合各项检查进行准确鉴别,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