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治疗方法。一般治疗需避免刺激因素;药物治疗中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炎,减充血剂慎长期用;手术治疗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和下鼻甲黏膜下射频消融术,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其他治疗如鼻腔冲洗可清除分泌物等,治疗要综合患者具体情况,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
一、一般治疗
1.避免刺激因素
环境方面:对于有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患者,需尽量避免长期处于污染严重、粉尘多或刺激性气体(如油烟、化学试剂等)的环境中。例如,在工业污染区域工作的患者,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口罩,这有助于减少鼻腔受到的不良刺激,防止病情加重。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都应注意此类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儿童可能更易受环境中过敏原或刺激物的影响,因为其鼻腔黏膜相对娇嫩;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等特殊时期,鼻腔黏膜敏感性可能会有变化,更需注意环境因素。
生活习惯方面:戒烟限酒,因为吸烟产生的烟雾会直接刺激鼻腔黏膜,饮酒可能会影响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等。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如长期吸烟的人,应逐渐戒烟,以利于鼻腔黏膜的恢复。不同年龄人群中,青少年若有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对鼻腔的危害更大,因其身体仍在发育,鼻腔黏膜等组织的修复能力相对较弱;老年患者本身鼻腔功能有所减退,吸烟饮酒对其影响更为明显。
二、药物治疗
1.鼻用糖皮质激素
这类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等症状。例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可通过鼻腔局部给药,直接作用于鼻腔黏膜病变部位。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剂型和剂量的选择,儿童使用时应选择儿童专用剂型,并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因为儿童鼻腔黏膜对药物的吸收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使用时也需权衡利弊,在医生评估后使用,因为药物可能会通过鼻腔吸收进入体内,对胎儿或婴儿产生潜在影响。
2.减充血剂
如麻黄碱滴鼻液等,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使用,一般连续使用不超过7天,否则易引起药物性鼻炎。其作用是收缩鼻腔黏膜血管,减轻鼻塞症状,但长期使用会导致鼻腔黏膜反跳性充血等不良反应。对于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要慎用减充血剂,因为减充血剂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例如高血压患者使用后可能使血压进一步波动,加重病情。
三、手术治疗
1.下鼻甲部分切除术
适用于下鼻甲肥大较明显,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通过切除部分下鼻甲组织,来改善鼻腔通气。但手术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鼻腔急性炎症期不宜手术,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等患者也不适合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因为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有所下降,手术风险相对较高;儿童一般不首先考虑手术治疗,除非病情非常严重且经过严格评估后认为手术获益大于风险。
2.下鼻甲黏膜下射频消融术
利用射频能量使下鼻甲黏膜下组织凝固、收缩,从而改善鼻腔通气。该手术相对创伤较小,术后恢复较快。但同样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对于鼻腔有严重感染、恶性病变等情况的患者不宜采用。不同年龄患者术后的护理也有所不同,儿童术后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鼻腔出血等并发症,因为儿童相对比较活泼,容易不自觉地碰撞或用力擤鼻等;成年患者术后也需遵循医生的嘱咐,如定期复诊、避免用力擤鼻等。
四、其他治疗方法
1.鼻腔冲洗
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生理性海水进行鼻腔冲洗,通过冲洗能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过敏原等,减轻鼻腔黏膜的炎症反应。鼻腔冲洗可以每天进行,操作相对简单。不同年龄患者的冲洗方法和力度有所不同,儿童冲洗时要注意控制水流速度和压力,避免引起不适或损伤鼻腔黏膜;老年人若有鼻腔干燥等情况,冲洗时可选择温度适宜的冲洗液,以提高舒适度。
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等因素对治疗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