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保守治疗需关注卧床休息与体位、康复锻炼、饮食营养、并发症预防及定期复查。卧床6-8周左右,仰卧位垫薄枕保持过伸位,儿童需特殊注意;早期卧床做四肢主动活动等,中期4-6周后在医生指导下渐行腰背肌锻炼,后期基本愈合后适度行走戴腰围,儿童锻炼结合其特点;饮食要营养均衡,老年和儿童有特殊饮食注意;预防压疮要定期翻身等,预防泌尿系统感染要多饮水,预防肺部感染要空气流通;复查在1周、1月等节点,了解愈合情况调整方案。
体位要求:一般采取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使脊柱保持过伸位,这样有助于骨折椎体的复位和稳定。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保持体位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影响脊柱的正常生长发育,垫枕的厚度和位置要更加精准,以保证既有利于骨折恢复又不影响脊柱的生理曲度。
康复锻炼
早期锻炼(卧床期间):卧床期间可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如握拳、屈伸膝关节和踝关节等,每天多次进行,每次活动以不引起疼痛加剧为宜。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帮助其进行四肢的轻柔活动,防止四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要注意活动的力度和范围,避免对骨折部位造成不良影响。还可以进行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预防肺部感染,这对于所有患者都很重要,尤其是老年患者,其肺功能相对较弱,更需重视。
中期锻炼(骨折相对稳定后):一般在卧床4-6周后,可在医生指导下逐渐进行腰背肌锻炼,如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频率,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锻炼的进度有所不同。年轻患者可以相对较快地增加锻炼强度和频率,而老年患者则要缓慢进行,避免因锻炼过度导致疼痛加重或骨折移位。
后期锻炼(骨折基本愈合后):骨折基本愈合后,可进行适度的行走等活动,但要佩戴腰围保护。在开始行走时,时间不宜过长,逐渐增加活动量。儿童患者在骨折基本愈合后进行康复锻炼时,要结合其生长发育特点,锻炼内容和强度要逐渐增加,同时要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监护下进行,确保锻炼安全有效。
饮食营养
营养均衡: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骨折的修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多喝牛奶、吃虾皮、豆制品等;维生素C、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对于儿童患者,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满足生长发育和骨折修复的双重需求,例如要确保摄入足够的奶制品来补充钙。
特殊人群饮食注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消化功能减退等问题,在饮食上要注意食物的易消化性,可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摄入,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的正常生长。
并发症预防
压疮预防:长期卧床患者容易发生压疮,要定期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保持脊柱平直,避免扭曲。对于骨隆突处,可使用气垫床或海绵垫等进行保护。儿童患者皮肤娇嫩,在翻身时要更加轻柔,选择合适的衬垫材料,防止压疮发生。
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以增加尿量,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对于意识不清或不能自主饮水的患者,要适当增加补液量。儿童患者要保证其充足的液体摄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肺部感染预防:除了前面提到的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训练外,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患者,更要重视室内空气的清洁和流通,减少呼吸道感染的机会。
定期复查
复查时间:一般在保守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等时间节点进行复查,通过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儿童患者由于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复查的时间间隔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有所调整,但总体要密切关注骨折的恢复进程。
复查目的:通过复查可以及时发现骨折是否有移位、愈合是否良好等情况,以便医生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方案或康复计划。例如,如果发现骨折愈合不佳,可能需要延长卧床时间或调整康复锻炼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