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掌骨骨折需先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评估,治疗分保守治疗(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者用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和手术治疗(明显移位等情况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康复治疗分固定期间早期康复和拆除固定后后期康复,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防过度固定等,老年人防愈合慢等,妊娠期女性兼顾胎儿安全。
一、诊断评估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如受伤的时间、地点、致伤原因(是直接暴力还是间接暴力等)、受伤时手部的姿势等。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群受伤机制可能不同,例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碰撞等导致骨折,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可能因重物挤压等致伤。对于有相关病史的患者,如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更高且愈合可能更慢。
2.体格检查:观察手掌第四掌骨部位是否有肿胀、畸形、淤血等情况。触摸骨折部位有无压痛、骨擦感或异常活动。通过检查还可初步判断骨折是否累及关节等情况,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因骨骼发育等差异,体格检查的表现可能有不同特点。
3.影像学检查:首选X线检查,可明确第四掌骨骨折的部位、类型(如横形骨折、斜形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及移位情况。对于一些复杂情况,可能需要进行CT检查,尤其是当怀疑骨折累及关节面或需要更精确了解骨折细节时,CT能提供更清晰的三维结构信息。
二、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适应证:对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第四掌骨骨折,可采用保守治疗。如儿童的一些青枝骨折等情况。
方法:通常采用手法复位,复位后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固定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感觉和活动情况,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和固定位置是否良好。不同年龄患者的固定时间可能有所差异,儿童骨折愈合相对较快,固定时间可能较短,而成年人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固定。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当骨折有明显移位(如重叠移位、成角移位超过一定角度等)、累及关节面影响关节功能、开放性骨折等情况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粉碎性骨折且移位明显,严重影响手部功能的患者。
方法: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切开复位内固定,可选用克氏针、钢板等内固定材料。手术能更好地恢复骨折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和手部功能恢复,但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不同年龄患者手术风险和术后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儿童术后恢复相对较快,但要注意避免内固定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不同年龄患者的活动程度可能需要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简单的手指活动指导。
对于固定的肢体,可进行近端关节的活动,如肩部、肘部的活动,以维持其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逐渐增加手部的功能锻炼,包括手指的对指、抓握等动作训练。可通过使用握力器等辅助工具进行锻炼,以恢复手部的握力和精细动作功能。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不同年龄患者的康复进度和目标可能不同,例如儿童需要逐步达到正常的手部功能发育水平,而成年人则要恢复到受伤前的手部功能水平。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第四掌骨骨折后,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过度固定影响骨骼生长,同时要密切关注骨折愈合情况和手部功能的发育。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康复指导,帮助儿童进行手指活动等康复训练。
2.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第四掌骨骨折后愈合相对缓慢,且容易再次发生骨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防治骨质疏松,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康复过程中要注意活动强度,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骨折再次移位或加重骨质疏松情况。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第四掌骨骨折时,治疗要兼顾胎儿安全。在选择治疗方法和药物(如有需要)时要谨慎,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康复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固定导致的肌肉萎缩等问题,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