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僵硬的康复治疗包括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及药物辅助。康复训练分早期、中期、后期阶段,各阶段有不同活动内容;物理治疗有热敷、红外线照射、针灸推拿等方式,儿童针灸推拿需谨慎;手术治疗有适应症,术后康复循序渐进;药物辅助一般成年患者疼痛明显时短期用非甾体抗炎药,儿童以非药物治疗为主。
对于儿童手腕骨折僵硬,由于儿童骨骼修复能力强,但早期需要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每天多次,每次5-10分钟,通过手指的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为手腕康复做准备。对于成年患者,也可进行手指的轻柔屈伸,同时可辅助进行手腕的轻度被动活动,由医护人员或家属帮助缓慢活动手腕,活动范围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防止关节粘连进一步加重。
中期阶段(骨折后2-6周):
儿童可逐渐增加手腕的主动活动范围,在家长帮助下进行手腕小幅度的屈伸、旋转等活动,每次活动时间可延长至10-15分钟,每天3-4次。成年患者可进行更主动的手腕康复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增强手部肌肉力量,同时进行手腕的主动屈伸、旋转运动,逐渐增大活动幅度,但要注意避免暴力活动。此时可以结合物理治疗,如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手腕关节活动度的恢复。
后期阶段(骨折后6周以上):
儿童和成年患者都可以进行更全面的手腕康复训练。儿童可进行跳绳、抓球等游戏性活动,在游戏中提高手腕的灵活性和活动范围。成年患者可进行手腕的抗阻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腕的屈伸、旋转抗阻练习,增强手腕周围肌肉力量,同时进行全方位的手腕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大幅度的屈伸、旋转等,逐步恢复到正常的活动范围。一般每天训练3-4次,每次20-30分钟。
物理治疗
热敷:
对于儿童,可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用温度适宜的热毛巾敷手腕,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0-15分钟,每天2-3次,热敷可以促进手腕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为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成年患者也可采用热敷,方法类似,但要注意避免烫伤。
红外线照射:
儿童和成年患者均可应用。红外线照射可以改善手腕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照射距离一般保持在30-50厘米,每次照射15-20分钟,每天1-2次。但要注意避免照射时间过长或距离过近导致皮肤烫伤。
针灸推拿:
对于成年患者,在专业医生操作下可进行针灸推拿。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手腕功能恢复。推拿则可以通过手法按摩手腕周围肌肉、肌腱和关节,改善关节活动度。但儿童由于骨骼、神经系统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针灸推拿需非常谨慎,一般不优先采用,除非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认为利大于弊且操作非常轻柔。
手术治疗
适应症:
如果手腕骨折严重,如骨折复位不良导致严重的关节面不平整,经过长时间康复训练效果不佳时,成年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粉碎性手腕骨折,关节面破坏严重,影响手腕功能,此时手术可以重新复位骨折,恢复关节面的平整,为后续康复创造条件。儿童手腕骨折一般首先考虑保守治疗,因为儿童骨骼有较强的塑形能力,但如果骨折严重影响关节结构,经过评估也可能需要手术干预,但手术风险相对成年患者更高,需充分权衡利弊。
术后康复:
成年患者手术后康复训练开始时间根据手术情况而定,一般术后1-2周开始进行手指的活动,然后逐步增加手腕的活动范围。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恢复较好的手腕功能。儿童术后康复同样要更加谨慎,密切关注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康复进展,康复训练强度要适中,避免影响儿童骨骼正常发育。
药物辅助
一般情况下,手腕骨折僵硬主要以康复训练等非药物治疗为主。但如果疼痛较为明显,成年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缓解疼痛症状,以便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儿童由于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不同,一般不优先使用药物止痛,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如通过调整康复训练方式来减轻因活动带来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