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减轻体重、适当运动)、物理治疗(热疗、冷疗)、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软骨保护剂)、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截骨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各自注意事项,一般治疗中超重或肥胖者减重可减关节负重,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关节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热疗有热敷、红外线照射,冷疗用于急性发作期;药物按不同类型发挥作用;手术针对不同病情选择;特殊人群治疗需结合自身情况谨慎处理。
一、一般治疗
1.减轻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骨关节炎患者,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关节负重,从而减轻疼痛。研究表明,体重每减轻1千克,膝关节所受压力可降低约3-4千克,长期坚持合理减重有助于缓解骨关节炎疼痛症状。
2.适当运动
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这些运动对关节的冲击较小。游泳时身体处于漂浮状态,关节几乎不受体重压迫,能在锻炼肌肉力量的同时减轻关节负担;骑自行车时,座椅和把手的高度调整合适,也可较好地锻炼下肢肌肉,增强关节稳定性,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关节功能锻炼:进行关节屈伸等活动,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仰卧位,将下肢伸直,缓慢抬高至离床面15-20厘米左右,保持5-10秒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天3-4组,有助于维持关节活动度,增强周围肌肉力量,缓解疼痛。
二、物理治疗
1.热疗
热敷:可使用热毛巾、热水袋等进行局部热敷,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每次热敷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热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从而减轻骨关节炎引起的疼痛。
红外线照射: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通过特定的照射设备对疼痛关节部位进行照射,每次照射10-15分钟,每周2-3次。红外线能深入组织内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症状。
2.冷疗:对于急性发作期、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的患者,可采用冷敷。如使用冰袋包裹毛巾后敷于疼痛关节,每次冷敷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冷疗能收缩血管,减轻局部充血、肿胀,缓解疼痛。
三、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等,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此类药物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对于有胃肠道疾病史的患者需谨慎使用。
2.软骨保护剂:如氨基葡萄糖,它可以刺激软骨细胞产生有正常多聚体结构的蛋白多糖,抑制损伤软骨的酶如胶原酶和磷脂酶A2,并可防止损伤细胞的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延缓骨关节炎的病理过程和疾病的进展,缓解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
四、手术治疗
1.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关节内有游离体、滑膜增生明显等情况的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可以清理关节内的病变组织,如去除游离体、修整磨损的软骨等,从而减轻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
2.截骨术:对于年轻、有局限性软骨损伤的骨关节炎患者,可考虑截骨术。通过改变关节力线,减轻病变关节面的压力,从而缓解疼痛,延长关节使用寿命。
3.人工关节置换术:当骨关节炎病情严重,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例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晚期患者,通过置换人工膝关节,可显著改善关节功能,消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但手术存在一定风险和并发症,需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骨关节炎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性关节发育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适当的功能锻炼等,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的药物。若需药物治疗,应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谨慎使用。
2.老年人:老年人骨关节炎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需密切监测胃肠道反应和肾功能,同时控制好基础疾病,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3.孕妇:孕妇患骨关节炎时,非药物治疗是主要的选择方式,如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物理治疗等。药物治疗需极其谨慎,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利弊后,权衡是否使用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