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全身治疗和手术治疗。局部治疗有清除局部菌斑牙石(超声龈上洁治、手工龈下刮治)和牙周袋局部处理(冲洗上药、放置缓释药物);全身治疗包括抗生素应用(根据情况选药及注意事项)和其他支持治疗(控制基础疾病、增强免疫力);手术治疗要选择合适适应证(如牙周翻瓣术、牙龈切除术)并做好术后不同人群(儿童、老年)护理。
一、局部治疗
1.清除局部菌斑牙石
超声龈上洁治:利用超声波洁牙机的高频震荡,去除牙龈上的菌斑、牙石等,适用于大多数急性牙周炎患者,通过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减轻牙龈炎症。对于儿童患者,需选择合适功率的设备,操作时要更加轻柔,避免损伤牙龈;老年患者若有牙周萎缩等情况,操作时也要注意避免过度去除牙体组织。
手工龈下刮治:用特制的刮治器刮除牙龈以下的菌斑、牙石,对于牙周袋较深的患者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在操作过程中,要根据牙周袋的深度和牙石的分布精细操作,儿童和老年患者的牙周情况有其特殊性,儿童可能牙周组织相对较嫩,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口腔问题或全身疾病,操作时需综合考虑。
2.牙周袋局部处理
冲洗上药:用3%过氧化氢溶液、生理盐水等反复冲洗牙周袋,然后向袋内放入碘甘油等药物,碘甘油具有消炎、收敛的作用。冲洗时要注意压力适中,避免将感染物质冲入deeper组织。儿童患者使用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刺激性和安全性,老年患者若有药物过敏史需提前告知医生。
牙周袋内放置缓释药物:对于炎症较重的牙周袋,可放置甲硝唑缓释片等药物,缓慢释放药物发挥抗菌消炎作用。但要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如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老年患者可能有肝肾功能减退等,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二、全身治疗
1.抗生素应用
适用情况:当患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淋巴结肿大等,或局部炎症严重时,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一般首选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对厌氧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阿莫西林对革兰阳性菌有一定作用。但儿童患者需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牙齿发育等的药物,如8岁以下儿童一般不首选四环素类抗生素;老年患者若有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使用抗生素时要调整剂量,因为抗生素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避免药物蓄积中毒。
用药注意事项: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滥用。要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等,儿童和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耐受性不同,需密切观察。
2.其他全身治疗
支持治疗:对于全身状况较差的患者,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牙周炎患者,要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因为高血糖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儿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和血糖监测的配合,老年糖尿病患者要考虑药物对血糖控制的影响及低血糖风险等。
增强免疫力:可适当补充维生素等,如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有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儿童患者要注意维生素的合理摄入,避免过量;老年患者可能存在吸收功能减退等情况,补充时要考虑吸收利用问题。
三、手术治疗
1.适应证选择
牙周翻瓣术:适用于牙周袋深度超过5mm,且经基础治疗后牙周袋仍深的患者。对于儿童患者,若牙周炎是由于先天因素等导致,手术时机的选择要更加谨慎,需评估对恒牙胚的影响;老年患者若合并心血管疾病等,手术风险相对较高,需充分评估全身情况后再决定是否手术。
牙龈切除术:用于牙龈增生、肥大等影响牙周治疗的情况。操作时要注意切除的牙龈量适中,避免影响牙龈的正常功能和美观。儿童患者的牙龈组织相对较嫩,切除量要精准;老年患者的牙龈可能有萎缩等情况,要综合考虑牙龈的厚度和弹性等。
2.术后护理
儿童患者:术后要注意口腔卫生的维护,指导儿童正确刷牙,避免食用过硬、过黏的食物,防止手术部位受到损伤,同时要密切观察手术部位的愈合情况,因为儿童的组织修复能力较强,但也需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患者:术后要注意休息,保持口腔清洁,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避免刺激手术部位。同时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全身状况,如心血管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预防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