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口腔炎可引发全身感染并发症(如败血症、脓毒血症)、局部并发症(如颌面部间隙感染、牙齿相关并发症)及营养相关并发症(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全身感染并发症中败血症与脓毒血症有不同发生机制和表现;局部并发症里颌面部间隙感染和牙齿相关并发症有各自发生机制与表现;营养相关并发症中营养不良因进食少致营养摄入不足有相应表现,维生素缺乏因进食少致摄入不足也有对应表现。
一、全身感染并发症
(一)败血症
1.发生机制:溃疡性口腔炎时,口腔局部黏膜屏障受损,细菌等病原体易侵入血液循环。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发生。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常见致病菌可通过破损的口腔黏膜进入血液,引发败血症。在病史方面,若患儿本身有免疫功能低下相关疾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等,发生败血症的风险更高。
2.表现:患儿可出现高热,体温可骤升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同时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全身中毒症状,还可能出现皮肤瘀点、瘀斑等表现。对于低龄儿童,可能表现为拒食、哭闹不止等非特异性症状。
(二)脓毒血症
1.发生机制:与败血症类似,病原体侵入血液后,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对于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儿,如营养不良,会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增加脓毒血症的发生风险。有基础病史的患儿,如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也更容易出现脓毒血症。
2.表现:除了高热、精神差等表现外,还可能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的迹象,如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肝脾肿大等。儿童患者可能因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症状相对成人更不典型,需要密切监测。
二、局部并发症
(一)颌面部间隙感染
1.发生机制:口腔内的感染可向周围组织蔓延,累及颌面部间隙。例如,下颌磨牙区的溃疡性口腔炎可能波及咬肌间隙、翼下颌间隙等。儿童的颌面部间隙组织疏松,感染更容易扩散。在生活方式上,若儿童有经常用手触摸口腔、不注意口腔卫生等情况,会增加感染蔓延的机会。有口腔局部外伤病史的儿童,发生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风险也会升高。
2.表现:患儿可出现颌面部肿胀、疼痛,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严重时可影响张口、吞咽功能。低龄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疼痛部位,仅表现为哭闹、拒食等。
(二)牙齿相关并发症
1.发生机制:溃疡性口腔炎若累及牙齿周围组织,可影响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比如,炎症可能波及牙髓,影响牙齿的营养供应。对于处于牙齿发育阶段的儿童,如幼儿期至青少年期,牙齿的健康对其咀嚼、发音等功能至关重要,此时发生牙齿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更为明显。有龋齿等牙齿基础疾病的儿童,更容易在溃疡性口腔炎时出现牙齿相关并发症。
2.表现:可能出现牙齿疼痛、松动,甚至影响恒牙的萌出和发育。儿童患者可能出现牙齿颜色改变、牙龈红肿与牙齿分离等情况,影响其口腔外观和咀嚼功能。
三、营养相关并发症
(一)营养不良
1.发生机制:溃疡性口腔炎导致患儿口腔疼痛,尤其是在进食时疼痛加剧,从而使患儿食欲减退,摄入食物减少。对于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若长期因溃疡性口腔炎导致进食量不足,会影响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进而引发营养不良。有挑食、偏食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儿童,本身就存在营养摄入不均衡的问题,在患溃疡性口腔炎时更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2.表现:患儿可出现体重不增或下降、身高增长缓慢、皮肤干燥、头发枯黄等表现。低龄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智力发育也可能受到一定影响,因为营养物质是大脑发育的重要基础。
(二)维生素缺乏
1.发生机制:由于进食减少,导致维生素摄入不足。例如,溃疡性口腔炎患儿常缺乏维生素B族等。儿童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维生素,若缺乏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有素食等特殊饮食结构的儿童,本身维生素摄入来源相对单一,在患溃疡性口腔炎时更易出现维生素缺乏。
2.表现:可出现口角炎、舌炎等表现,皮肤可能出现粗糙、脱屑等情况。对于儿童,维生素缺乏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进一步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