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局部因素(鼻腔结构异常、鼻腔用药不当)、全身因素(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温度和湿度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不同年龄段人群因自身特点受各因素影响程度有别,如儿童免疫系统等发育不完善更易受各因素影响引发慢性鼻炎。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可演变为慢性鼻炎。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炎症迁延不愈,就可能导致鼻腔黏膜持续炎症反应。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慢性鼻炎,且病情可能更易迁延。
流感病毒感染后也常可累及鼻腔,引发慢性鼻炎相关病理改变。
2.细菌感染:
鼻腔鼻窦的细菌感染也是慢性鼻炎的重要病因。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鼻腔后,细菌产生的毒素和代谢产物持续刺激鼻腔黏膜,导致黏膜炎症持续存在。成年人长期处于污染环境或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等)时,更易因细菌感染诱发慢性鼻炎,而长期吸烟会损害呼吸道黏膜的防御功能,使细菌更容易在鼻腔定植。
二、局部因素
1.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时,偏曲的部位会影响鼻腔通气,使鼻腔黏膜容易受到气流的刺激和损伤,且局部黏膜血液循环不畅,易发生炎症且难以消退,从而引发慢性鼻炎。这种情况在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若儿童存在先天性鼻中隔偏曲,随着生长发育,可能会逐渐出现慢性鼻炎相关症状。
鼻甲肥大,包括慢性肥厚性鼻甲肥大等,会阻塞鼻腔,影响鼻腔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鼻腔黏膜长期处于充血、水肿及炎症状态。
2.鼻腔用药不当:
长期滥用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如萘甲唑啉、麻黄碱等滴鼻剂,可引起药物性鼻炎,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鼻炎。因为这些药物会导致鼻黏膜血管反跳性扩张,使鼻黏膜肿胀进一步加重,炎症持续存在。成年人若因感冒等自行长期滥用这类药物,易引发药物性鼻炎,而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更应严格避免滥用此类药物。
鼻腔局部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也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引发慢性炎症。
三、全身因素
1.全身性疾病:
贫血、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影响鼻腔黏膜的营养和功能。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鼻腔黏膜容易反复受到细菌等病原体的侵袭,且伤口愈合能力差,炎症不易消退,从而易发生慢性鼻炎。成年人糖尿病患者若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患慢性鼻炎的风险会增加;儿童若患有影响营养代谢的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影响鼻腔黏膜健康,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几率。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代谢率降低,鼻腔黏膜可能出现黏液性水肿,导致鼻腔通气障碍和慢性炎症。
2.营养不良:
维生素缺乏,如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维生素A缺乏会使鼻黏膜上皮退变,黏液分泌减少,防御功能下降;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血管的弹性和通透性等,导致鼻腔黏膜易出血、炎症难以恢复。儿童若挑食、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易出现维生素缺乏,进而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风险。
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等也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健康,使鼻腔容易发生慢性炎症。
四、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粉尘、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如工业废气、汽车尾气中的颗粒物、二氧化硫等,长期接触会刺激鼻腔黏膜,引起炎症反应。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或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中的人群,慢性鼻炎的患病率相对较高。成年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或生活,鼻腔黏膜持续受到刺激;儿童由于鼻腔黏膜更娇嫩,受空气污染的影响更大,更易引发慢性鼻炎。
2.温度和湿度变化:
突然的温度变化或长期处于干燥、寒冷或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都可能影响鼻腔黏膜的正常功能。例如,在寒冷的冬季,鼻腔黏膜血管收缩,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细菌感染;而在炎热潮湿的环境中,鼻腔黏膜容易滋生细菌等病原体,引发炎症。不同年龄段人群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儿童的体温调节和鼻腔黏膜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相对较弱,更易因环境温度湿度变化诱发慢性鼻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