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生齿是因邻牙、骨或软组织阻碍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能萌出的牙齿,常见下颌第三磨牙等,其形成与人类进化、局部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可能带来局部炎症、颌骨囊肿或肿瘤、影响咬合关系等问题,可通过口腔检查和X线检查诊断,治疗原则有观察等待和拔除治疗,需根据具体情况诊断治疗避免不良影响。
一、阻生齿的形成原因
1.人类进化因素:随着人类的进化,颌骨的体积逐渐变小,而牙齿的大小及数目变化不大,导致颌骨缺乏足够的空间来容纳全部牙齿,从而使牙齿萌出受阻。例如,现代人的颌骨比原始人小,但牙齿的数量并没有减少,这就容易造成阻生齿的发生。
2.局部解剖结构因素
邻牙阻挡:邻近的牙齿会对阻生齿的萌出产生阻挡作用。以下颌阻生智齿为例,第二磨牙常常会阻碍第三磨牙的萌出,使得智齿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
骨组织阻挡:颌骨内骨量不足,不能为牙齿的萌出提供足够的空间,也会导致阻生齿的形成。比如上颌尖牙,有时由于上颌骨内骨量不足,无法让尖牙正常萌出到正确位置,而发生阻生。
3.软组织阻挡:牙龈等软组织覆盖在即将萌出的牙齿表面,也可能阻碍牙齿的正常萌出。
二、阻生齿可能带来的问题
1.局部炎症
智齿冠周炎:下颌阻生智齿萌出不全时,牙冠周围的牙龈组织与牙齿之间形成较深的盲袋,食物残渣容易嵌塞在盲袋内,加上细菌滋生,就容易引发智齿冠周炎。患者会出现局部牙龈红肿、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张口受限、发热等全身症状。这种情况在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中较为常见,由于此年龄段人群免疫功能相对较强,但阻生齿的问题又比较突出,所以容易反复发生冠周炎。
邻牙龋坏:阻生齿与邻牙之间容易堆积食物残渣,不易清洁,长期下去可能导致邻牙发生龋坏。对于儿童来说,如果是乳牙的阻生,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萌出位置和方向;对于成年人,邻牙的龋坏可能会导致牙齿疼痛、咀嚼功能下降等问题。
2.颌骨囊肿或肿瘤:长期存在的阻生齿可能会引起颌骨的病理性改变,例如形成含牙囊肿等。含牙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牙源性囊肿,与阻生齿密切相关,囊肿可逐渐增大,压迫周围骨组织,导致颌骨膨隆,影响面部外观,还可能破坏颌骨的正常结构,影响牙齿的功能和周围组织的健康。
3.影响咬合关系:阻生齿如果不能正常萌出,可能会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对于儿童,咬合关系的紊乱可能会影响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导致面部不对称等问题;对于成年人,可能会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出现关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症状,影响咀嚼和颞下颌关节的功能。
三、阻生齿的诊断方法
1.口腔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口腔内牙齿的萌出情况,检查牙齿周围的牙龈组织是否有红肿、炎症等表现,还可以初步判断阻生齿的大致位置和方向。
2.X线检查:拍摄口腔X线片(如根尖片、曲面体层片等)是诊断阻生齿的重要方法。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牙齿的萌出状态、与邻牙的关系、周围骨组织的情况等。例如,能明确阻生齿是部分萌出还是完全埋伏阻生,以及阻生齿与下颌神经管等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等,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四、阻生齿的治疗原则
1.观察等待:对于部分萌出且没有明显症状的阻生齿,尤其是儿童时期的阻生齿,如果萌出空间有希望且没有引发炎症等问题,可以暂时观察,定期复查,看牙齿是否能自行萌出到正常位置。但观察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牙齿的萌出情况以及是否出现相关症状。
2.拔除治疗:当阻生齿出现反复冠周炎、引起邻牙龋坏、导致咬合关系紊乱、存在颌骨病变风险等情况时,通常需要拔除阻生齿。在拔除阻生齿前,医生会根据X线片等检查结果评估拔除的难度,制定合适的拔除方案。对于儿童患者,拔除阻生齿需要特别谨慎,要考虑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尽量减少对颌骨发育的影响。例如,对于乳牙的阻生,如果影响恒牙萌出,可能需要在合适的时机拔除乳牙,为恒牙萌出创造条件;对于年轻恒牙的阻生,要评估阻生情况对恒牙发育和萌出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总之,阻生齿是一种常见的牙齿萌出异常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其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