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可通过观察耳部、鼻部、颈部淋巴结、头痛等症状表现自查,需注意EB病毒感染、环境、遗传等高危因素,还可通过EB病毒血清学、鼻咽镜、影像学等检查辅助自查,出现相关可疑症状及有高危因素者应及时检查排查。
一、观察症状表现
1.耳部症状
鼻咽癌可能会引起耳部相关症状,如一侧耳朵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情况。这是因为肿瘤可能堵塞咽鼓管咽口,影响中耳的正常通气和引流。例如,有研究发现,约30%-40%的鼻咽癌患者会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等耳部症状。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儿童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耳鸣、听力下降,成年人若单侧耳部症状持续不缓解,都需要引起重视。
2.鼻部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回吸性涕血,即擤鼻涕时回吸鼻腔后吐出带血的鼻涕,或者从口中吐出带血的鼻涕。还可能有鼻塞症状,多为单侧鼻塞,且随着肿瘤的增大,鼻塞会逐渐加重。对于有长期吸烟史、有鼻咽癌家族史等特殊人群,出现此类鼻部症状更应警惕。
3.颈部淋巴结肿大
颈部一侧或双侧可能出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淋巴结质地较硬,早期可活动,晚期则固定。例如,部分患者可在颈部摸到如花生米大小的淋巴结,且逐渐增大增多。不同年龄的人群,颈部淋巴结肿大的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出现颈部无痛性淋巴结进行性肿大时,家长应提高警惕。
4.头痛
头痛也是鼻咽癌常见症状之一,多为单侧持续性头痛,部位常固定。头痛的原因可能与肿瘤侵犯颅底骨质、神经等有关。不同年龄段的人头痛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对于有鼻咽癌高危因素的人群,如长期接触化学致癌物、EB病毒感染等,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应进一步检查。
二、注意相关高危因素
1.EB病毒感染
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研究表明,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抗体阳性率较高。如果有EB病毒感染史,尤其是反复感染的情况,需要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对于儿童来说,EB病毒感染较为常见,但多数为自限性感染,不过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儿童,也需要加强监测。
2.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甲醛、多环芳烃等,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例如,在一些化工厂工作的人群,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环境中,患鼻咽癌的几率可能高于普通人群。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吸烟、酗酒的人,也可能因不良生活方式增加鼻咽癌的发病风险,这些人群更应关注自身是否出现鼻咽癌相关症状。
3.遗传因素
鼻咽癌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鼻咽癌患者,那么其他家族成员患鼻咽癌的风险相对较高。对于有鼻咽癌家族史的人群,除了关注自身症状外,更应定期进行鼻咽癌相关筛查。不同年龄的家族成员都需要重视,尤其是有家族史的年轻人,应提高防癌意识。
三、进行医学检查辅助自查
1.EB病毒血清学检查
可以检测EB病毒相关抗体,如VCA-IgA、EA-IgA等抗体。如果这些抗体呈阳性,提示患鼻咽癌的可能性增加,但并非绝对。对于有EB病毒感染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定期进行EB病毒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线索。例如,对于有鼻咽癌家族史且EB病毒血清学检查异常的人群,需要进一步进行鼻咽镜等检查。
2.鼻咽镜检查
间接鼻咽镜检查可以观察鼻咽部情况,但对于一些隐蔽部位的病变可能观察不清晰。而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则可以更清晰地观察鼻咽部黏膜情况,发现微小病变。对于出现上述鼻部、耳部等症状怀疑鼻咽癌的人群,应及时进行鼻咽镜检查。尤其是有长期鼻塞、回吸性涕血等症状的患者,鼻咽镜检查是重要的排查手段。不同年龄段的患者都可以进行鼻咽镜检查,但儿童进行检查时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配合下进行,确保检查顺利和安全。
3.影像学检查
头部CT或MRI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鼻咽部肿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和转移情况。例如,通过CT或MRI可以清晰看到鼻咽部肿瘤是否累及颅底、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对于有鼻咽癌可疑症状的患者,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不同年龄的患者都可以进行影像学检查,但儿童进行检查时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等情况合理选择检查参数,以减少辐射暴露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