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合理饮食控制(控制总热量、均衡营养摄入)、适当运动锻炼(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时间频率)、定期产检监测(血糖及产科检查)、体重管理(控制体重增长)来预防,高龄孕妇和有家族糖尿病史孕妇更需严格遵循相关措施保障母婴健康。
一、合理饮食控制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确定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轻体力劳动的孕妇,孕中期每日总热量约为2000-2200千卡,孕晚期约为2200-2400千卡。例如,谷类食物是热量的重要来源,可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全麦面包、糙米等,替代部分精制谷物,以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血糖快速升高。
2.均衡营养摄入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玉米等,比精制米面(如白米饭、白面包)更有助于控制血糖。
蛋白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为70-90克,可选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及豆制品等。以鱼类为例,每周可摄入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等,其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对母婴健康有益。
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优先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脂肪、油炸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保证充足的蔬菜和水果摄入,蔬菜每日摄入量约500克,以绿叶蔬菜为主,如菠菜、芹菜等;水果可选择含糖量相对较低的,如苹果、草莓等,每日100-200克,保证维生素C、钾等营养素的摄入。
二、适当运动锻炼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包括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每日可进行3次,每次30分钟左右,速度以孕妇自我感觉不疲劳为宜。孕妇瑜伽则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平衡感,同时调节身心状态。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水的浮力能减轻身体关节的负担,适合孕周较大或体重较重的孕妇。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可选择在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一般每周运动3-5次,长期坚持运动对于维持血糖稳定、增强体力和促进分娩都有积极作用。但如果孕妇有先兆早产、胎盘前置等情况,则不宜进行运动锻炼,需遵循医生的特殊建议。
三、定期产检监测
1.血糖监测:孕妇应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一般建议孕妇每日监测空腹血糖,至少1次,以及餐后1小时、餐后2小时血糖,各1-2次。例如,空腹血糖应控制在3.3-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应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低于6.7mmol/L。通过血糖监测可以及时了解自身血糖控制情况,以便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
2.产科检查:定期进行产科检查,包括超声检查了解胎儿生长发育情况,一般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都需要进行超声检查;还包括血压、体重等指标的监测,关注孕妇自身的健康状况,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妊娠并发症等问题。
四、体重管理
1.体重增长控制:孕妇整个孕期的体重增长应适度,一般建议体重指数(BMI)正常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1.5-16kg;BMI过低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12.5-18kg;BMI过高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长7-11.5kg。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管理体重,避免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体重增长过快可能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而体重增长过慢则可能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的孕妇属于高龄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相对较高。这类孕妇更应严格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加强血糖监测和体重管理,且在产检时应更加密切关注自身及胎儿的情况,一旦发现血糖异常等问题,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2.有家族糖尿病史的孕妇:如果孕妇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也会增加。这类孕妇从孕前就应开始关注血糖情况,提前进行饮食和运动的调整,加强产检中的血糖监测频率,以便早期发现和处理妊娠期糖尿病相关问题,保障母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