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脱出的诊断评估包括症状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X线、CT、MRI);非手术治疗有卧床休息、牵引治疗、物理治疗(热敷、理疗);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无效、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或严重神经根压迫等情况,方式有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康复锻炼急性期后可进行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恢复期逐渐增加腰部肌肉力量锻炼,要注意不同年龄人群的差异;生活方式调整需纠正姿势、注意腰部保护,搬重物要采取正确姿势。
一、诊断评估
1.症状表现:腰椎间盘脱出常见症状有腰痛,可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疼痛程度和范围因脱出程度及压迫神经情况而异。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或青少年可能因外伤等原因引发,症状出现相对较急;中老年人群多因退变基础上的劳损等因素导致,症状可能逐渐加重。
2.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直腿抬高试验等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表现提示可能有神经受压情况,但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腰椎的序列、间隙等情况,有无骨质增生、间隙变窄等退变表现,但对椎间盘脱出显示不直接。
CT检查:能清晰显示椎间盘脱出的部位、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MRI检查: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更清楚地显示椎间盘脱出情况以及脊髓、神经受压程度等,是诊断腰椎间盘脱出的重要检查方法。
二、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急性期应严格卧床休息,一般卧硬板床3-4周,可缓解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减轻疼痛。不同年龄人群卧床休息的要求基本一致,但儿童卧床休息需注意床垫合适,避免过软影响脊柱恢复;中老年人群卧床休息时要注意翻身,防止压疮等并发症。
2.牵引治疗:通过牵引装置拉开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牵引重量和时间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儿童一般不建议首先采用牵引治疗,中老年人群牵引时要密切观察反应。
3.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但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儿童皮肤娇嫩需格外注意温度控制,中老年人群皮肤感觉可能相对迟钝,也需留意。
理疗:如红外线照射等,可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三、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证:
经过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大小便功能障碍等情况。
腰椎间盘脱出伴有严重神经根压迫症状,影响生活和工作,经评估需手术干预。不同年龄人群手术适应证把握需综合考虑其全身状况、基础疾病等,儿童手术需非常谨慎,充分评估风险收益比,中老年人群若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等,需在病情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考虑手术。
2.手术方式:
传统开放手术:通过切开皮肤、肌肉等暴露椎间盘,进行脱出椎间盘的摘除等操作。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手术等,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对适应证有严格要求。
四、康复锻炼
1.急性期后锻炼:在疼痛缓解后可开始进行康复锻炼,如五点支撑法、飞燕式等。五点支撑法:患者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坚持几秒后缓慢放下,重复进行。飞燕式:患者俯卧位,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几秒后放松,重复进行。儿童康复锻炼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适度的动作;中老年人群锻炼要注意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导致病情加重。
2.腰部肌肉强化锻炼:随着病情恢复可逐渐增加腰部肌肉力量锻炼,如平板支撑等,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平板支撑时保持身体呈一条直线,儿童不适合进行平板支撑等较剧烈的肌肉强化锻炼,中老年人群要控制时间和强度。
五、生活方式调整
1.姿势纠正: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间弯腰、久坐等不良姿势。儿童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如使用合适高度的桌椅;中老年人群日常活动中要时刻注意保持正确姿势,防止腰椎进一步受损。
2.腰部保护:搬重物时要采取正确姿势,尽量蹲下用腿部力量起身,避免弯腰搬重物。不同年龄人群搬重物时都要注意保护腰部,儿童在协助搬重物时要教导正确方式,中老年人群本身腰椎退变基础上更要注意避免腰部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