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通过症状、体征、姿势与活动度自查,症状有腰痛(与年龄、生活方式关联)、下肢放射性疼痛(与病史关联)、下肢麻木(与特殊人群关联);体征有直腿抬高试验(与年龄关联)、下肢肌力减退(与年龄、生活方式关联);姿势与活动度有腰部姿势异常(与年龄、生活方式关联)、腰部活动度受限(与年龄、病史关联)。
一、症状表现自查
(一)腰痛
1.表现及特点:多数患者先出现腰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钝痛、刺痛或放射性痛等。疼痛可在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年龄较大的人群可能由于腰椎退变等因素,腰痛更容易反复出现;年轻人群若有腰部外伤史等,也可能引发腰痛。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弯腰劳作等人群腰部肌肉劳损,易导致腰痛。
2.与年龄、生活方式的关联: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退变加重,腰痛发生率相对较高;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不良姿势工作的人群,腰部承受压力较大,腰痛出现的几率也会增加。
(二)下肢放射性疼痛
1.表现及特点:疼痛从腰部向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直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疼痛会加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症状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人的疼痛可能相对更剧烈,但恢复相对较快;老年人可能伴随下肢肌肉萎缩等情况,疼痛可能相对持续且恢复较慢。
2.与病史的关联: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的人群,自身患病后下肢放射性疼痛的表现可能更符合疾病特点;曾有腰部急性损伤病史的人群,后续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时,要高度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症。
(三)下肢麻木
1.表现及特点:下肢可出现麻木感,多与放射性疼痛伴随出现。麻木范围与神经受压节段相关。年龄较大且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下肢麻木可能会因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因素而加重,需要注意鉴别。
2.与特殊人群的关联: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神经受损,若同时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麻木症状可能更复杂;孕期女性由于腰部负荷增加,也可能出现下肢麻木,这与孕期身体的生理变化有关。
二、体征自查
(一)直腿抬高试验
1.操作及意义:患者仰卧,双腿伸直,医生抬高患肢。正常时,下肢可抬高70°以上无疼痛。若抬高在60°以内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则为阳性,提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不同年龄人群进行该试验时,肌肉力量等情况不同,可能影响结果判断,比如老年人肌肉力量相对较弱,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情况需要结合其他体征综合判断。
2.与年龄的关联:老年人关节灵活性、肌肉力量等下降,直腿抬高试验的准确性会受到一定影响;儿童一般较少出现腰椎间盘突出症,但若有特殊病史等情况,进行该试验时需谨慎操作。
(二)下肢肌力减退
1.表现及意义:部分患者可出现下肢肌肉力量减弱,如足背伸、跖屈力量减弱等。对于年轻患者,若肌力减退明显,可能提示神经受压较严重;老年患者肌力减退可能与长期腰椎退变导致肌肉失用性萎缩等因素相关。
2.与生活方式的关联:长期不运动的人群,本身肌肉力量相对较弱,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更容易出现下肢肌力减退的情况;而经常运动的人群,肌肉力量较好,肌力减退可能相对不明显,但一旦出现也提示病情较重。
三、姿势与活动度自查
(一)腰部姿势异常
1.表现及特点:患者可能出现腰部侧弯等姿势异常。年龄较小的人群若姿势异常,可能与不良的坐姿、睡姿等生活习惯有关;老年人姿势异常可能是腰椎退变、疼痛导致的代偿性姿势改变。
2.与生活方式的关联:长期弯腰驼背的生活方式会加重腰椎间盘的压力,容易引发腰部姿势异常,进而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风险;儿童长期不正确的坐姿等也可能影响腰椎发育,增加患病隐患。
(二)腰部活动度受限
1.表现及意义:患者腰部前屈、后伸、侧弯、旋转等活动度均可能受限。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度受限程度不同,年轻人活动度相对较好,但患病后受限也较明显;老年人由于关节退变等原因,本身活动度就相对较差,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后活动度受限可能更严重。
2.与病史的关联:有腰部手术史等病史的人群,腰部活动度受限可能因为手术瘢痕等因素而更明显,需要在自查时结合既往病史综合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