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的病因包括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可致)、局部因素(鼻腔结构异常、用药不当)、环境因素(空气污染、温度湿度变化)、全身因素(全身慢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乱)。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
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治疗,病毒残留易迁延为慢性鼻炎。例如,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机体免疫力较低,病毒持续作用于鼻黏膜,可导致鼻黏膜炎症持续存在。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病毒感染引发慢性鼻炎,且病情可能迁延不愈,影响其呼吸功能及日常活动。
2.细菌感染:
鼻腔内长期存在的细菌感染也是慢性鼻炎的病因之一。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细菌在鼻黏膜表面定植、繁殖,引发炎症反应。在一些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中,由于机体抵抗力下降,细菌感染更易发生且难以控制,从而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风险。
二、局部因素
1.鼻腔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是常见的鼻腔结构异常情况。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会导致鼻腔通气不畅,鼻黏膜受到气流的异常刺激,长期处于炎症状态。例如,鼻中隔偏曲使得一侧鼻腔狭窄,气流通过受阻,局部黏膜易发生水肿、充血等炎症改变,进而引发慢性鼻炎。这种结构异常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出现,但不同年龄段的处理方式可能因身体发育等因素有所不同。对于儿童,若鼻中隔偏曲影响呼吸及生长发育,可能需要早期干预;成人则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来决定治疗方案。
2.鼻腔用药不当:
长期使用血管收缩剂类滴鼻药,如萘甲唑啉等。这类药物会引起鼻黏膜反跳性充血,导致药物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的一种类型。长期使用此类药物的人群,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由于药物对鼻黏膜血管的持续作用,破坏了鼻黏膜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鼻黏膜炎症难以消退。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功能相对较弱,长期使用不当药物可能对鼻黏膜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而儿童则应绝对避免使用此类可能影响其鼻腔正常发育的药物。
三、环境因素
1.空气污染:
空气中的粉尘、化学物质等污染物可刺激鼻黏膜,引发慢性炎症。例如,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成分等。在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地区,居民长期暴露于这样的环境中,鼻黏膜不断受到刺激,容易导致慢性鼻炎的发生。不同年龄段人群对空气污染的耐受程度不同,儿童的鼻黏膜更娇嫩,受空气污染影响相对更大,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慢性鼻炎症状的概率更高。
2.温度和湿度变化:
突然的温度变化或长期处于干燥或潮湿的环境中,也可影响鼻黏膜的功能。比如,在寒冷干燥的季节,鼻黏膜血管收缩,分泌功能降低,防御能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在潮湿闷热的环境中,有利于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滋生,增加鼻黏膜感染的机会。老年人对温度和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更容易因环境因素的改变而诱发慢性鼻炎;儿童的体温调节和鼻黏膜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同样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发慢性鼻炎。
四、全身因素
1.全身慢性疾病:
如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等。贫血患者由于机体缺氧,鼻黏膜也会处于相对缺氧状态,影响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易发生炎症。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鼻黏膜的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易导致慢性鼻炎。营养不良的人群,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鼻黏膜的修复和防御机能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风险。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全身慢性疾病对慢性鼻炎的影响程度不同,儿童营养不良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同时增加慢性鼻炎的发病可能;老年人患有全身慢性疾病时,病情相互影响,使得慢性鼻炎的治疗更为复杂。
2.免疫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其免疫系统攻击自身鼻黏膜组织,导致慢性炎症。例如,变应性鼻炎(属于慢性鼻炎的一种类型)就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对花粉、尘螨等过敏原产生过度免疫反应,引发鼻黏膜炎症。不同年龄的免疫功能紊乱患者,慢性鼻炎的表现和治疗也有所差异。儿童变应性鼻炎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免疫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有关,而老年人免疫功能衰退,也可能出现免疫功能紊乱相关的慢性鼻炎,且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的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