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的诊断需通过临床症状观察、鼻咽镜检查、病理活检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进行。临床症状有鼻部(回吸性血涕、鼻塞)、耳部(耳鸣等中耳炎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鼻咽镜检查包括间接、纤维或电子鼻咽镜,可观察病变并取组织活检;病理活检经鼻咽镜钳取组织,确诊靠癌细胞发现;影像学检查有颈部超声、CT、MRI,分别用于了解颈部淋巴结、鼻咽部结构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等以助诊断分期。
一、临床症状观察
1.鼻部症状
早期可能出现回吸性血涕,即早晨起床后从鼻腔回吸吐出带血的鼻涕,这是因为鼻咽癌好发于鼻咽顶后壁,肿瘤表面破溃出血所致。成年人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回吸性血涕,尤其是持续数周不缓解的情况,需警惕鼻咽癌可能。对于儿童,若出现类似情况,也应引起重视,但相对成年人概率较低,不过也不能忽视。
还可能有鼻塞症状,多为单侧鼻塞,随着肿瘤增大,可出现双侧鼻塞。这是由于肿瘤堵塞后鼻孔引起。
2.耳部症状
肿瘤堵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耳鸣、耳闷塞感及听力下降等中耳炎症状。青少年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单侧耳鸣、耳闷且经普通治疗无改善,需考虑鼻咽癌可能,因为鼻咽癌可能影响咽鼓管功能,导致中耳负压等情况。成年人出现此类症状更应及时排查。
3.颈部淋巴结肿大
不少患者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就诊。常表现为颈深部上群淋巴结肿大,开始为单侧,继而发展为双侧。淋巴结质地较硬,活动度差,早期可活动,晚期则固定。对于各年龄段人群,若发现颈部有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淋巴结,尤其是颈部侧方的淋巴结,都要考虑鼻咽癌转移的可能。
二、鼻咽镜检查
1.间接鼻咽镜检查
这是一种简便的检查方法,医生通过间接鼻咽镜可观察鼻咽部情况。能发现鼻咽部是否有新生物、黏膜是否粗糙、溃疡等异常改变。但该检查受患者配合程度影响,对于咽部敏感、恶心反射强烈的患者可能操作困难。成年人中部分人可能因咽部敏感而难以配合完成间接鼻咽镜检查,儿童若能配合也可进行,但儿童配合度相对较低。
2.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
纤维鼻咽镜或电子鼻咽镜检查可更清晰地观察鼻咽部细微病变,能发现早期微小病变。电子鼻咽镜比纤维鼻咽镜更清晰、图像更稳定。对于有鼻咽部不适症状但间接鼻咽镜检查不明确的患者,可进一步行纤维或电子鼻咽镜检查。在不同年龄人群中均可进行,儿童若病情需要,在做好安抚和局部麻醉(儿童可能需要更谨慎的麻醉评估)后也可进行。通过该检查可直接观察到鼻咽部的肿瘤位置、大小、形态等,还可在病变部位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这是明确诊断鼻咽癌的重要步骤。
三、病理活检
1.活检方式
经鼻咽镜活检是获取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医生在鼻咽镜下发现可疑病变部位后,用活检钳钳取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通过病理检查可明确病变组织的性质,是否为癌细胞,从而确诊是否为鼻咽癌。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活检过程中需注意操作轻柔,减少患者痛苦,尤其是儿童,要避免过度损伤。
2.病理结果意义
病理检查若发现癌细胞,即可确诊为鼻咽癌。病理结果是诊断鼻咽癌的金标准。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一旦病理确诊为鼻咽癌,都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期等相关检查来制定治疗方案。
四、影像学检查
1.颈部超声检查
可了解颈部淋巴结的大小、形态、数目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判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颈部超声检查是初步评估淋巴结状况的常用方法。不同年龄人群颈部超声表现有一定共性,但儿童颈部淋巴结相对较嫩,检查时要注意手法轻柔。
2.CT检查
能清楚显示鼻咽部的解剖结构,了解肿瘤的大小、范围、向周围组织浸润的情况以及有无颅底骨质破坏等。对于鼻咽癌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成年人进行CT检查相对较方便,儿童进行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可根据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后进行。
3.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比CT高,能更清晰地显示鼻咽部肿瘤与周围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在判断肿瘤范围、有无颅内侵犯等方面优于CT。对于鼻咽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价值。儿童进行MRI检查相对更安全,因为MRI无辐射,但检查时间相对较长,需要儿童保持安静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