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牙周炎需观察临床症状中牙龈状况、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等,并通过X线检查、牙周探诊结合菌斑细菌检测等辅助检查;确诊牙髓炎需关注临床症状中的疼痛表现、温度刺激反应等,借助牙髓活力测试、X线检查等辅助检查,且确诊时要综合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来制定合理治疗方案。
一、牙周炎的确诊
(一)临床症状观察
1.牙龈状况:牙周炎患者牙龈通常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表现,如牙龈红肿,这是因为牙龈组织受到细菌等刺激发生炎症反应,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牙龈肿胀发红;还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易出血,是由于牙龈炎症使血管脆性增加,容易破裂出血。不同年龄人群牙龈状况可能有差异,儿童及青少年牙周炎可能有特殊表现,如牙龈乳头圆钝肥大等;老年人牙周炎多与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全身健康状况等有关,牙龈炎症可能相对隐匿但也有出血等表现。
2.牙周袋形成:医生会用牙周探针检查牙周袋深度,正常牙周袋深度一般不超过3mm,当牙周袋深度大于3mm时提示有牙周袋形成,这是牙周组织破坏,牙龈与牙根面分离形成的病理性深袋。不同性别患者牙周袋形成情况可能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有区别,如长期吸烟人群牙周袋形成可能更早更严重,因为吸烟会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加重炎症和牙周组织破坏。
3.牙槽骨吸收:通过X线片等检查可观察牙槽骨吸收情况,牙槽骨吸收是牙周炎的重要病理改变,表现为牙槽嵴顶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等。不同病史患者牙槽骨吸收程度不同,有长期牙周炎病史者牙槽骨吸收往往更明显。
(二)辅助检查
1.X线检查:可清晰显示牙槽骨吸收的程度和类型,如水平型吸收、垂直型吸收等。对于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有特点,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牙槽骨吸收的X线表现需结合生长情况综合判断;老年人牙槽骨吸收常与全身老化及口腔局部因素相关。
2.牙周探诊结合菌斑细菌检测:牙周探诊除了测深度外,还可了解附着丧失情况,附着丧失是牙周炎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大于等于3mm提示有附着丧失。同时检测菌斑中的细菌,如常见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等,这些细菌与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不同生活方式人群菌斑细菌构成可能有差异,如不注意口腔卫生者菌斑细菌数量多且致病菌种比例高。
二、牙髓炎的确诊
(一)临床症状
1.疼痛表现:牙髓炎最典型的症状是疼痛,急性牙髓炎疼痛剧烈,呈自发性、阵发性痛,夜间痛明显,疼痛可放射至同侧头面部,疼痛性质尖锐难以忍受。不同年龄患者疼痛表现有差异,儿童牙髓炎可能表述不清,但会表现出哭闹、不愿进食等;老年人牙髓炎疼痛可能相对不典型,疼痛程度可能不如年轻人剧烈但也有其特点。不同性别牙髓炎疼痛差异不明显,但生活方式如是否有长期进食过冷过热食物刺激等会影响疼痛发作。
2.温度刺激反应:温度刺激可诱发或加重疼痛,患牙对冷、热刺激敏感,刺激去除后疼痛仍持续一段时间。如用冷探针或热牙胶测试时,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反应,不同病史患者温度刺激反应不同,有过牙齿外伤史等的患者可能温度刺激反应更异常。
(二)辅助检查
1.牙髓活力测试:常用牙髓活力电测试或冷热诊等方法。牙髓活力电测试可检测牙髓的活力情况,正常牙髓对电刺激有一定反应,牙髓炎时牙髓活力测试结果异常,如急性牙髓炎早期牙髓活力测试可能表现为敏感,晚期可能迟钝或无反应。冷热诊时根据患牙对冷、热刺激的反应判断牙髓状态,如患牙对热刺激出现剧烈疼痛,而对冷刺激疼痛缓解等情况提示牙髓炎。对于儿童进行牙髓活力测试需更加温和耐心,避免造成患儿恐惧和不适。
2.X线检查:X线可帮助了解牙齿的内部结构、牙根情况等,有助于排除其他根尖周病变等情况,对于判断牙髓炎的病因及病情有一定辅助作用,如是否有牙内吸收、牙根折裂等情况,不同年龄患者X线表现结合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牙髓炎情况,老年人牙齿可能有磨耗等生理性改变,需与病理性改变区分。
在确诊牙周炎和牙髓炎时,需要综合临床症状观察和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同时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准确区分两者以及明确病情程度等,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