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与牙周炎在炎症累及范围、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对全身健康影响、治疗重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等方面存在不同,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病理改变相对简单,临床表现较轻,对全身影响相对小,治疗重点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牙周炎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病理改变复杂,有多种严重临床表现,对全身影响较大,治疗需系统治疗;儿童、孕妇、老年人在各自情况下有相应注意事项。
一、炎症累及范围不同
牙龈炎:主要局限于牙龈组织,是牙龈组织的炎症,一般仅累及牙龈缘和牙龈乳头等部位,炎症主要在牙龈的上皮和结缔组织内,不涉及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
牙周炎:炎症不仅累及牙龈,还会向深部发展,累及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导致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
二、病理改变不同
牙龈炎:牙龈组织主要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主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在牙龈的结缔组织中浸润,牙龈上皮可能有轻度的增生,但一般没有牙周组织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吸收。例如,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牙龈结缔组织内血管扩张、充血,炎症细胞浸润。
牙周炎:病理改变较为复杂,除了有炎症细胞浸润外,还存在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和牙周膜纤维破坏等。牙周袋是由于牙龈炎症导致牙龈与牙面分离,深部的牙周组织被破坏形成病理性的袋状结构;牙槽骨吸收表现为牙槽骨的高度降低、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等;牙周膜纤维会发生变性、破坏等。
三、临床表现不同
牙龈炎:常见症状为牙龈红肿,刷牙或咬硬物时容易出血,一般无牙齿松动等情况。牙龈的颜色可由粉红色变为暗红色,质地变得松软脆弱,点彩可消失。例如,患者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查看牙龈可见明显红肿。
牙周炎:除了有牙龈红肿、出血等牙龈炎的表现外,还会出现牙周袋形成,可探及牙周袋深度超过3mm,且有牙周袋内的溢脓现象。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牙齿松动、移位,咀嚼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牙齿可能会脱落。例如,患者可能发现牙齿之间的缝隙变大,牙齿有松动感,进食时咀嚼功能受影响。
四、对全身健康的影响不同
牙龈炎:一般对全身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如果牙龈炎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一些全身性疾病的风险,不过相对牙周炎来说,这种影响程度较轻。例如,有研究发现牙龈炎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等有一定关联,但关联程度不如牙周炎紧密。
牙周炎:由于牙周组织的破坏,细菌及其毒素等容易进入血液循环,可能会对全身健康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例如,牙周炎患者患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糖尿病等疾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高于牙周健康者;对于糖尿病患者,牙周炎也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五、治疗重点不同
牙龈炎:治疗重点在于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如通过洗牙(龈上洁治术)清除牙菌斑、牙结石等,消除牙龈的炎症,一般经过适当治疗后牙龈可恢复健康状态。
牙周炎:治疗不仅要去除局部刺激因素,还需要进行牙周系统治疗,包括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以清除牙周袋内的菌斑、牙结石,必要时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治疗,如牙周翻瓣术等,以促进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导致牙齿丧失。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牙龈炎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有关,如刷牙不认真等。家长应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监督儿童正确刷牙,定期带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早期发现牙龈炎并及时处理,避免牙龈炎发展为牙周炎影响恒牙的发育和萌出。例如,3-6岁儿童可在家长帮助下刷牙,选择儿童专用的含氟牙膏,每天至少刷牙两次。
孕妇:孕妇患牙龈炎时,由于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牙龈炎症可能会加重。孕妇应更加注意口腔卫生,积极治疗牙龈炎,因为严重的牙周炎可能会增加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风险。孕妇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告知医生怀孕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方法。
老年人:老年人患牙周炎的概率相对较高,且常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老年人在治疗牙周炎时要兼顾全身健康状况,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同时,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保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牙周治疗,以维持口腔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