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治疗股骨头坏死通过机械力增加股骨头空间、减轻压力、改善血液循环等起作用,有皮牵引和骨牵引方式,皮牵引适用于小儿等,骨牵引适用于成人等,过程中需注意一般人群和特殊人群相关事项,疗程根据病情等综合评估,依X线片调整方案,效果不明显可换治疗方法。
一、牵引的作用原理
牵引治疗股骨头坏死主要是通过机械力的作用,增加股骨头的空间,减轻股骨头内的压力,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组织的修复。通过牵引可以使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得到松弛,减少股骨头的负重,为股骨头的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二、牵引的方式
(一)皮牵引
1.适用人群:适用于小儿股骨头坏死或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骨牵引的患者。
2.操作方法:将胶布或海绵带等贴于患肢皮肤上,通过滑轮装置悬挂重量进行牵引。小儿皮牵引时重量一般较轻,需根据患儿情况调整,通常不超过2-3公斤,牵引时间一般为2-4周,要密切观察皮肤有无过敏、破溃等情况。对于成年人体质较弱者,皮牵引重量也不宜过重,一般初始重量在5-8公斤左右,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步调整,但一般不超过10公斤。
(二)骨牵引
1.适用人群:适用于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尤其是病情相对较重、皮牵引效果不佳的患者。
2.操作方法:一般选择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进行骨牵引。以胫骨结节骨牵引为例,先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铺巾后,用骨牵引针穿入胫骨结节处,连接牵引弓,通过牵引架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一般开始时为体重的1/7-1/10,然后根据X线片及患者症状体征调整重量,在牵引过程中要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股骨头位置变化,调整牵引重量和方向。一般牵引时间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成年患者骨牵引重量可根据个体情况在10-20公斤左右调整,但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避免重量过大引起不良反应。
三、牵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一般人群
1.体位:牵引时要保持患肢正确的体位,皮牵引时要确保胶布或海绵带粘贴位置正确,骨牵引时要保证牵引针的位置正确,维持髋关节的适当外展、屈曲体位,一般外展角度在10°-30°,屈曲角度在30°-60°,以利于股骨头的修复。
2.牵引重量调整:要根据患者的反应、X线表现等及时调整牵引重量,避免重量过大导致患肢缺血、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也避免重量过小达不到牵引治疗的效果。
3.皮肤护理(皮牵引):定期检查皮肤情况,若发现皮肤发红、过敏、水疱等情况,要及时调整皮牵引的胶布或海绵带,必要时停止皮牵引。
4.针道护理(骨牵引):对于骨牵引患者,要保持牵引针针道清洁干燥,每日用碘伏等消毒针道周围皮肤,防止针道感染,观察针道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二)特殊人群
1.儿童:小儿进行牵引时,要特别注意牵引重量的精确控制,因为儿童骨骼、肌肉等组织发育尚未成熟。要密切观察小儿的反应,如有无哭闹加剧、肢体肿胀等情况,定期评估牵引效果,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牵引方案。同时,要向患儿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老年人: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进行牵引时要注意牵引重量的选择,避免因重量过大导致骨折等并发症。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减退,更要注意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等。另外,老年人可能伴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牵引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因牵引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基础疾病加重。
3.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牵引时,要在控制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例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牵引过程中皮肤护理,防止针道或皮肤问题引发感染加重糖尿病病情;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牵引过程中血压的波动,保持血压稳定,因为血压波动过大可能影响股骨头的血液循环。
四、牵引的疗程及评估
牵引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程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X线表现等综合评估。通常每2-4周拍摄一次髋关节X线片,观察股骨头的形态、密度等变化,根据股骨头修复情况调整牵引方案。如果经过一定时间牵引后,股骨头坏死区域有修复迹象,如硬化带减少、囊性变缩小等,可以考虑调整牵引方案或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等;如果牵引一定时间后效果不明显,可能需要更换治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