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维护包括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基础疾病控制需糖尿病患者控血糖、高血压患者稳血压;牙周炎针对性治疗有龈上洁治和龈下刮治;咬合调整包括调磨过锐牙尖和正畸调整咬合;特殊人群中儿童牙齿松动分情况处理、老年人治疗更谨慎且要注重口腔卫生及及时处理无法保留牙齿。
一、口腔卫生维护
1.正确刷牙: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能有效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沟内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减少对牙齿周围组织的刺激,对于因菌斑堆积导致的轻度牙齿松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例如,有研究表明,坚持正确刷牙的人群,牙齿周围炎症发生率降低,牙齿松动进展缓慢。
2.使用牙线:每天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可进一步清除牙刷难以清洁到的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保持牙齿及牙周组织的清洁,预防和减轻牙周炎症,从而有助于稳定松动的牙齿。一般建议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线。
二、基础疾病控制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容易并发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进而导致牙齿松动。对于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可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如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方式。良好的血糖控制能减少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利于牙齿松动情况的改善。研究显示,血糖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其牙周炎的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牙齿松动程度可能减轻。
2.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稳定,也可能影响牙周组织的血液供应,加重牙周炎症,导致牙齿松动。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收缩压140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以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和降压药物治疗(如钙离子拮抗剂、ACEI类药物等)来控制血压。稳定的血压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的正常血液灌注,对牙齿松动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三、牙周炎的针对性治疗
1.龈上洁治:龈上洁治是用超声波洁牙机等设备去除牙齿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和色素。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龈上洁治,对于轻度牙齿松动的患者,通过龈上洁治去除局部刺激因素后,牙齿松动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善。例如,临床研究发现,经过规范龈上洁治的患者,约30%-50%的轻度牙齿松动患者松动程度减轻。
2.龈下刮治:龈下刮治是深入到牙龈沟内,刮除牙根表面的牙结石、菌斑及炎症组织。适用于牙周炎较严重、有深牙周袋的患者。龈下刮治可以消除牙周袋内的炎症,使牙周组织恢复健康,从而稳定松动的牙齿。通常在龈上洁治后1-2周进行龈下刮治,部分患者经过龈下刮治后,牙齿松动情况可得到明显改善。
四、咬合调整
1.调磨过锐牙尖:如果牙齿存在过锐的牙尖,会在咀嚼时造成创伤,导致牙齿松动。通过口腔医生使用牙科磨石等工具调磨过锐的牙尖,消除咬合创伤,可使牙齿松动情况缓解。例如,当患者因某颗牙齿的过锐牙尖导致局部咬合疼痛和牙齿松动时,调磨牙尖后,牙齿受力恢复正常,松动逐渐减轻。
2.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关系:对于因咬合关系紊乱导致的牙齿松动,可考虑正畸治疗。通过佩戴正畸矫治器,缓慢调整牙齿的位置和咬合关系,使牙齿受力均匀,减轻牙齿松动。但正畸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数月至数年,且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密切配合。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牙齿松动可能是正常换牙期的生理现象,也可能是乳牙龋坏引起的根尖周炎导致。如果是换牙期的生理性松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等待乳牙自然脱落即可。如果是乳牙根尖周炎导致的牙齿松动,应及时带儿童到口腔科就诊,进行根管治疗等处理。儿童口腔卫生维护应从小培养,家长要帮助儿童养成正确刷牙和使用牙线的习惯,监督儿童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2.老年人:老年人牙齿松动多与牙周炎、牙槽骨吸收等有关。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口腔组织修复能力较弱,在进行口腔治疗时要更加谨慎。在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操作时,要注意操作的力度和时间,避免过度刺激牙龈组织。同时,老年人要更加注重口腔卫生的维护,可选择适合老年人使用的口腔清洁工具,如软毛大刷头牙刷等。对于因牙齿松动严重无法保留的牙齿,应在全身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拔除,避免影响咀嚼功能和全身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