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检查包括耳镜检查可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前庭功能检查(冷热试验、旋转试验)、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影像学检查有颞骨CT检查可显示颞骨结构、内耳MRI检查能显示内耳软组织结构;其他检查有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感染、生化检查排查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的耳源性眩晕,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耳源性眩晕的病因。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观察外耳道及鼓膜情况,耳源性眩晕可能存在外耳道异物、耵聍栓塞、鼓膜穿孔、中耳炎症等表现。例如,分泌性中耳炎可导致鼓膜内陷、积液等情况,这可能与耳源性眩晕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耳部结构有差异,儿童外耳道较狭窄、弯曲,检查时需更加轻柔谨慎;成人则相对操作较易,但也需注意避免损伤鼓膜。有耳部既往病史的患者,耳镜检查能更直观发现病变与眩晕的关联。
2.前庭功能检查
冷热试验:通过改变外耳道温度刺激前庭感受器,观察眼震及前庭反应。正常情况下,冷热刺激会引起相应的眼震反应。耳源性眩晕患者可能出现眼震方向、频率等异常改变。对于儿童,由于其前庭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冷热试验的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和发育情况来判断结果;老年人前庭功能本身有一定退变,进行冷热试验时结果解读需综合考虑其基础健康状况。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患者,冷热试验结果可能受到影响,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分析。
旋转试验:让患者坐在旋转椅上进行旋转,刺激前庭系统,观察眼震等反应。耳源性眩晕患者在旋转试验中可能出现异常的眼震持续时间、强度等表现。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从事剧烈运动的人群,其前庭功能可能有一定适应性改变,对旋转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有前庭神经炎病史的患者,旋转试验结果会有特定的异常特征。
3.听力学检查
纯音测听:测定不同频率的听阈,了解听力情况。耳源性眩晕相关疾病可能伴有听力损失,如梅尼埃病患者常表现为低频听力下降等。儿童纯音测听需要采用合适的测试方法,如游戏测听等;老年人纯音测听结果需考虑老年性耳聋的影响因素,同时结合其全身健康状况判断是否与耳源性眩晕相关。有噪声暴露史的患者,听力情况可能受到噪声损伤影响,纯音测听能发现早期听力改变与眩晕的关系。
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如听性脑干反应(ABR)等,通过检测听觉通路的电活动来评估听力及听觉传导通路情况。耳源性眩晕可能累及听觉通路相关结构,ABR等检查可发现亚临床的听觉通路异常。对于新生儿,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是早期筛查听力及神经系统发育的重要手段;对于有耳部手术史的患者,听觉诱发电位检查能监测听觉通路恢复或受损情况与眩晕的关联。
影像学检查
1.颞骨CT检查:可清晰显示颞骨结构,包括外耳道、中耳、内耳骨迷路等情况。耳源性眩晕可能由颞骨骨折、胆脂瘤、内耳骨迷路畸形等引起,颞骨CT能发现这些结构异常。儿童进行颞骨CT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采用合适的扫描参数;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需评估扫描风险并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有耳部外伤史的患者,颞骨CT能明确骨折等病变与眩晕的关系。
2.内耳MRI检查:能更清晰显示内耳软组织结构,如内耳膜迷路等。梅尼埃病患者内耳MRI可能显示内耳膜迷路积水等表现。儿童内耳MRI检查需注意镇静等问题,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对于佩戴心脏起搏器等特殊装置的患者,要评估内耳MRI检查的安全性。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内耳MRI可能发现相应的内耳组织异常改变与眩晕相关。
其他检查
1.血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感染等情况。耳源性眩晕合并感染时,血常规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等表现。儿童血常规检查需注意采血的规范和结果解读的特殊性;老年人血常规结果需结合其免疫功能等综合判断是否与耳源性眩晕的炎症因素相关。
2.生化检查:如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检查,排查有无全身系统性疾病导致的耳源性眩晕。例如,糖尿病可引起内耳微血管病变,导致眩晕;肝肾功能异常可能影响药物代谢等,间接与眩晕相关。不同年龄人群的生化指标正常范围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生化指标有其自身特点;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生化检查结果需考虑生理性退变因素。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肝肾疾病的患者,生化检查对明确眩晕病因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