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保守治疗有石膏或夹板固定、手法复位外固定;手术治疗包括钢板螺钉内固定、髓内钉内固定;康复治疗早期消除肿胀等,中期改善关节活动度等,后期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儿童和成年人在各治疗阶段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相应措施。
一、保守治疗
(一)石膏或夹板固定
1.适用情况:对于无明显移位或经过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桡骨骨折,可采用石膏或夹板外固定。例如一些稳定性的裂纹骨折等。
2.原理:通过固定限制骨折部位的活动,为骨折愈合创造稳定的环境,利用骨骼自身的修复能力逐渐恢复正常结构。在儿童中较为常用,因为儿童骨骼的塑形能力较强,合适的外固定往往能取得较好效果,但需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和皮肤情况,避免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对于成年人,也可作为初期治疗手段,等待肿胀消退后调整固定。
(二)手法复位外固定
1.适用情况:适用于有移位的桡骨骨折,但骨折断端尚可通过手法复位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解剖位置的情况。
2.操作及原理:医生通过手法对骨折部位进行复位,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和正常的对位对线关系,然后再用石膏、夹板等进行固定。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准确判断骨折的移位方向并进行针对性复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法复位的力度和技巧需要有所调整,儿童骨骼较软,手法复位相对容易,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成年人则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施加合适的力量。
二、手术治疗
(一)钢板螺钉内固定
1.适用情况:当桡骨骨折粉碎严重、移位明显且手法复位难以维持复位效果时,多考虑手术治疗。例如复杂的粉碎性桡骨骨折,骨折断端不稳定,单纯外固定无法保证骨折愈合的稳定性。
2.原理:通过钢板和螺钉将骨折断端固定在一起,提供坚强的内固定,使骨折端保持稳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钢板螺钉内固定能够较好地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促进骨折的顺利愈合。对于老年人,由于骨骼质量相对较差,钢板螺钉内固定可以提供更稳定的固定,有助于骨折的恢复,但术后需要注意预防感染等并发症。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手术治疗相对谨慎,只有在必要时才采用,并且要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避免影响儿童骨骼的正常生长。
(二)髓内钉内固定
1.适用情况:某些特定类型的桡骨骨折也可考虑髓内钉内固定,如桡骨近端骨折等情况。
2.原理:髓内钉插入骨髓腔,利用髓内钉的支撑和固定作用维持骨折端的位置。髓内钉内固定具有创伤相对较小、对骨折端血运影响较小等优点。在不同年龄患者中的应用需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来选择,儿童使用髓内钉时要考虑到髓腔的发育情况,选择合适规格的髓内钉,以保证固定效果和不影响骨骼生长。
三、康复治疗
(一)早期康复(骨折固定后1-2周内)
1.目的:主要是消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粘连。
2.具体措施:进行手指的主动屈伸活动,通过肌肉的收缩舒张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以帮助儿童进行手指的轻柔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幅度和力度,避免引起疼痛和损伤。成年人则可以自主进行更主动的手指屈伸练习,同时可配合手部的按摩等促进血液循环。
(二)中期康复(骨折固定后2-4周)
1.目的: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度,加强骨折周围肌肉的力量。
2.具体措施: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增加腕关节的屈伸等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如前臂肌肉的等长收缩,儿童患者由于配合度相对较低,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引导,采用游戏等方式让儿童参与康复训练,增加趣味性。成年人可以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如使用轻量的握力器等进行锻炼。
(三)后期康复(骨折固定4周后)
1.目的:恢复腕关节和前臂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具体措施: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腕关节的旋转、屈伸等,以及前臂的旋转功能训练。可以进行一些功能性的训练,如拿取物品、书写等,儿童患者在后期康复中需要逐步适应日常生活中的手部活动,家长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确保儿童能够顺利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活动;成年人则可以进行更接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功能训练,如逐渐增加手部的负重等,以恢复到受伤前的功能水平。



